Page 25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2期
P. 25
草原儿女新答卷 / 特别关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包钢 的巨大转变,装备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带动了产品 突破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档次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下
发展壮大稀土产业。包钢稀土产业不断做强做大, 主要是保生产的技术研究部门被改造成适应市场经济
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稀土工业的龙头、世界最大的稀土 的产品研发机构,逐步建立健全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
原材料供应商,拥有稀土分离产品 5.5 万吨、金属镨钕 创新体系。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以钢铁、稀土两大产业
7400 吨、稀土功能材料 3.8 万吨生产能力,实现五大功 相继建立国家级技术研究机构为标志,包钢初步构建起
能材料全覆盖,磁性、抛光、贮氢材料产能位居世界首位。 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制。同时,不断完善创新激
特别是近年来,包钢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改变“挖土 励机制,在设立科技成果奖、新产品奖、技术进步奖、优
卖土”发展方式的重要指示,加快转变稀土产业发展方 秀设计奖,大力度提升技术研发积极性的基础上,实行
式,对内加强管理、治散治乱,对外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 专业技术职务新序列等有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
中度,在组建中国北方稀土集团基础上,加快自主知识 员的创新创造活力。近年来,包钢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
产权成果转化,推动稀土基脱硝催化剂、SCR 柴油基尾 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确立了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战略目
气催化剂和稀土 PVC 热稳定剂等一大批项目落地实施, 标。2017 年,投入 1130 万元重奖贡献突出的科研人员,
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表率。 部分科技专家收入超过公司高管;比照公司副三总师、
培育提升多元产业。既坚持巩固发展钢铁、稀土主 中层干部等待遇,设立首席技术专家、技术专家、主责工
业不动摇,又充分利用自身区位、资源、人才等优势和特 程师,强化总工室职能,在科研单位试点推行股权激励改
色,不断打造新的效益增长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 革,更加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激情。
现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矿业资源产业在满足自身需 不断推动技术研发。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包钢高
要的前提下,积极掌控资源、发展口岸贸易和加工物流 炉利用系数突破了建设初期专家的最高预测,由 1978 年的
业务,目前已掌控铁矿资源 5 亿吨、煤炭资源 8000 多万 0.88 吨 / 立方米·日达到现在的 2.1 吨 / 立方米·日,今
吨、有色资源量 88 万吨、石灰石资源量 4800 万吨,同时 天的包钢人正在操作世界最先进的大高炉、大焦炉、大转
拥有每年 120 万吨的铁精矿及半成品矿生产能力、每年 炉。多年来,包钢从学习引进世界先进的设备工艺技术,
200 万吨的蒙古原煤运输及过货能力、每年 400 万吨的 到对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美国、印度等国实现技术输
口岸园区吞吐能力和每年 96 万吨的洗精煤能力,基本 出,特别是 CSP 生产线被德国西马克公司确定为全球样
形成了提供资源保障、自我滚动的发展模式。此外,物流 板工厂和亚洲第一家技术培训基地;从低水平的稀土钢
产业、金融产业、文化产业、工程技术服务产业积极创新 冶炼开发,到实现稀土钢技术突破、研究制定稀土钢标
发展思路,在服务主业、整合资产、拓展外部等方面取得 准,抢占发展制高点;从稀土浮选工艺开发,到推动稀土
重大突破;能源开发利用产业、煤焦化产业、环保产业发 热稳定剂、稀土基脱硝催化剂等稀土终端应用成果实现
展格局初步建立,产业化发展方向逐步明确。通过近年 产业化等,包钢在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的同时,催
来持续深入实施全方位、多维度的产业发展策略,包钢 生了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其间,包钢与长沙矿院共同
既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又通 开展的弱磁—强磁—浮选工艺试验,获冶金部科技成果
过反哺传统产业夯实了核心竞争力。 特等奖,被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CSP 高效化生
产技术及高性能钢带研究与开发”和“高速铁路钢轨生
技术创新突飞猛进,研发实力明显增强
产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兰
包钢始终坚持“科技强企”战略,以技术进步为突 炭、提质煤在冶铁领域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高寒干旱
破口引领企业发展,特别是依托技术中心、稀土研究院、 地区大型铁矿绿色高效开发技术集成及应用”等技术相
矿山研究院三个国家级技术平台,对内完善科研体制机 继获得中国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稀土产业 200 多项科
制,对外与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合作,实现了关键技术的 研成果和产品分别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国家“863”计
2019 年第 2 期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