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10期
P. 48

理论建设 /    高举旗帜  引领导向


            不断向外推销以所谓的“普世价值”为内核的思想文化,                          社会实践的学习转换,加深学生对世情、国情和民情的
            企图诱导广大青年人放弃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进而获                           了解,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对“中国梦”的
            得文化霸权和文化话语权。高校思政课就是要在课堂教                           理论学习和实践意愿,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
            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树                           量。

            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自觉地把国家的发展、
                                                                    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
            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坚持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青年学生崇德向善、保持正确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
            值取向的要求,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
            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情感认同转变为广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
            大青年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进而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学                           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高校各民族学生风俗
            效果。                                                习惯、思想观念、文化背景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存在
                                                               着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因素。高校思政课应充分发挥主阵
                坚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
                                                               地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
            入思政课教学
                                                               教育全面渗透于各门具体课程之中,从思想上进一步筑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思想的理论自觉,思                        牢抵制民族分裂的战略防线。因此,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政课教学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构                           应该是高校思政课的固有内容和应有要义,没有民族团
            起科学系统的“中国梦”思想体系,科学评析当今社会关                          结进步教育的思政课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不能反映党
            于“中国梦”的各种观点和各类问题,科学定位“中国梦”                         和国家对思政课的总体要求。在思政课中进行民族团结
            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与功能,让                           进步教育关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和中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梦”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容之中,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既是高校                              针对高校思政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体系不健
            思政课的功能之所在,也是提升思政课理论自觉的重要                           全,教育形式过于单一的现状,要搭建一个以民族团结
            体现。                                                为主题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建立课堂教学、校园实践教
                思政课教学要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                           学、社会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中融
            来,这是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优秀文化和精神文明                            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相关内容,其目的是教育和引导
            的传承,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持续传播知识和文明                            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特征,普及民族知
            的重要手段。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实现“中国                            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
            梦”的践行者,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应该从理论教学                            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树立
            和实践教学两个维度进行教学改革,将“中国梦”内涵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从历史的、世界的视野分析和探讨
            和实现路径阐释清晰,并以此设定实践教学的相关内                            各种民族现象,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
            容,在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的有机结合中,使大学生的                           性;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探讨,在思想和行为上培养贯彻
            成长和发展同“中国梦”融合在一起。同时,思政课的                           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将民族团结
           “中国梦”教育要秉承“追逐中国梦,共圆中国梦”的                            进步教育的相关内容有效融入思政课,要求教师首先具
            理念,要善于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高校                           备一定程度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本知识,这就需要
            内部的校园文化平台、学生社团组织、学生管理服务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任课教师进行有目的的培训和提
            构,真正落实到大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                           高。
            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教育教                                      (作者系沈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学服务体系,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通过第一课堂和                                                            责任编辑:李贵文

           46  实践·思想理论版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