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10期
P. 47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举旗帜 引领导向 / 理论建设
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四个融入”
吕富彪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的 任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用党的最
奋斗过程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 新理论成果指导思政课建设。思政课要办得好,就必须
阵地、主课堂的高校,对思政课教学应提出更高的要 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
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当前,思政
会的重要讲话,提纲挈领、思想深邃,深刻阐述了思政 课建设成绩斐然,但同时也要正视当前新形势新任务下
课在课程建设中的重大意义,解决了多年来高校思政 的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如一些学校还没有做到各类课
课教学改革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人才建设” 程与思政课同向发力,没有真正使“思政课程”和“课程
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 思政”紧密结合,少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前行的方向。如何建设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思政课,高 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社会参与的深度、广度
校一定要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和效度还不够,等等。因此,思政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真正使思政课担负起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立足当代中国国情,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导学
的责任和使命。 生、培养学生,切实巩固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地位,真正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人
坚持把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融入思政课教学
才。
党的领导是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保证。思政课教学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
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讲好中国故事,
教学
传播好中国声音,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
得的伟大成就讲深讲透,引导学生树立起为中国人民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构筑中国精神、彰显
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雄心壮志。习近平总书记指 中国力量,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培
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 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新时代大学生的
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 必修课,也是大学生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实现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只有始 身价值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自觉
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把党的理论原汁原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
地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这也是我们党领导教育 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
事业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 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
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 分重要”。
强调党的领导对做好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多样
性,提出了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领导的明确要求,为新 性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充分利用高
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 校宣传的主渠道平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
了重要部署、明确了工作任务。 政治理论课融合的积极作用,提升理论教学针对性和实
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就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始终围 效性。当今社会各种文化观念交流碰撞,思想交锋日益
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教学课程设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激烈,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凭借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
2019 年第 10 期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