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理论10期
P. 23
思想理论版 2020·10
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区畅通要素循环 发挥向北开放桥头堡优势,打造战略
的重大机遇。营商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产业承接、要素集 支点
聚以及在全国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是融入国内大市场的
关键环节。相关研究表明,内蒙古主要城市营商环境指 “以我为主”的国内大循环是经济增长从外需到内
数位列全国经济总量前 100 城市的中下游。如何构建 需的重点转换,但绝不等于“以邻为壑”,而是通过发挥内
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需要进行一场自 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
我革命,进一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各类行政限制 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和非公平竞争,彻底清理不合理收费,降低全社会交易 我区具有联通内外的天然区位优势和长期形成的向北开
成本;需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 放优势,随着国际政治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中蒙俄经济走
动的各方面限制,以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进一 廊在我国外部循环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有效发挥自由
步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改变过去依靠煤炭资源、土地 贸易试验区、国家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合作区、开发区、
资源招商等变相的政府配置资源的方式,把资源配置权 保税区、中欧班列等对外开放前沿高地和平台作用,聚焦
尽可能交给市场,更好维护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激发 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改革,不断探索制度创新,先行先
市场活力。 试,为国家高水平开放探索新模式、积累新经验,为稳住
外贸外资基本盘,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做出应有贡献。
完善经济布局,建设区域发展核心平台
构筑大物流体系,畅通商品循环
未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将成为我国承载发展要
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这意味着形成统一国内大市场 国内大循环也是流通的大循环。我区已基本具备
的关键力量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意味着生产要素 了与国内消费中心、生产中心联通的条件,通过畅通物
将更多地在中心城市之间、城市群之间流动、交换, 流推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具有巨大的潜力。一是依托国
也意味着未来的国内市场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产 家物流枢纽,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作用,
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因此,完善适应国内经济循环 加快完善“通道 + 枢纽 + 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的经济布局是融入国内循环的核心抓手。一方面要 融入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基本框架,促进区域内和跨区域
加快培育发展呼包鄂城市群,推动呼包鄂及乌兰察 物流活动组织化、规模化运行。二是进一步畅通国内通
布协同发展,打造我区参与国内分工体系的核心平 道,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发展多式联运,降低联系
台;全力提升赤峰、通辽等区域中心城市的承载力 国内市场的物流和交易成本。三是服务国内国际双循
和辐射力,打造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 环,构建以内蒙古为始发点、汇集点的国内大宗工业产
市。另一方面,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围绕新一轮 品的循环班列;探索口岸功能前置,采取“班列 + 物流
北京非首都职能疏解,深化京蒙合作,鼓励环京津周 枢纽”“班列 + 加工制造基地”模式,变“经济通道”为“通
边区域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公共服务转移,建设京津 道经济”,提升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附加值”。
冀的“菜篮子”“后花园”“旅游康养基地”和“产业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发展配套基地”。 责任编辑:李贵文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