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实践06期印刷
P. 24
特别报道
管上的水位、流量都清晰标注出来。 国家战略安全,也关系千家万户的“米袋子”。
当地负责同志介绍说,现在,多泥沙状态 沙地里,思索着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否可以
下自流测水的难题,他们已经研发解决了,“下 实现多元经济的共赢。荒漠化治理的产业化
一步还要进行现代化改造”。 之路,是篇大文章。
“这套系统花的功夫很大,也是值得的。 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会
它将来会作为百年、千年基业留下来的。” 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
“
习近平总书记有感而发,“看到灌渠建设,我很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但不是捆绑
感慨,一个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 在一起像螃蟹一样谁也动不了,要鼓励一部分
再一个是几千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的创造, 人先富起来。但后半句话不能忘了,‘先富带
非常可贵。” 后富’。这符合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
治水不易,治沙亦难。韧的绵亘,还要配 路,走正道就是这么走。”
上闯的劲头、创的智慧。
宁夏,被毛乌素、腾格里、巴丹吉林三大沙 “双循环”下的强国建设
漠包围着。植物栽种在这里,风一刮,无影无
踪。 时间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也正是在这里,治沙人发明了“中国魔 今天,三北嬗变令世界惊叹,黄河奔涌挥
方”——麦草方格,锁住了水土,让植绿成为 就新的“母亲河”故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
可能。 “时间表”催人奋进……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
翻开三北地区的治沙手册,写满了人民群 的中国式现代化宏图里,绿色发展、创新发展
众的心血和智慧:修梯田、修坝地、修水库,引 是道必答题。
水拉沙,锁边固沙,螺旋钻种植法,节水容器种 内蒙古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
植法…… 藏”之称,17 种矿产资源查明储量全国第一。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深刻指出:要 是继续靠山吃山,还是另谋出路?
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 7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
式。四十多年来我们创新探索了宁夏中卫沙 的中环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新产业,处处
坡头模式、内蒙古磴口模式,还有库布其模式、 孕育新希望。
新疆的柯柯牙模式等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治沙 园区建设了十多年,入驻的 16 家半导体
模式。” 和光伏行业企业竞相跻身国内、国际第一梯
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披星戴月,战天斗 队,这里也成为三北地区探索绿色转型发展、
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盐碱地、荒漠、沙漠 走创新之路的一个缩影。
沙地,搬走了“沙窝窝”,搬走了“穷窝窝”。“三 以光伏板为主力发展的光电产业,是内蒙
北精神”因人而铸就,也改变了人。 古新能源产业的一支生力军。站在屏幕前,总
总书记走到哪,都惦念着让老百姓过上好 书记细致询问沙漠里的那些大项目,红线、蓝
日子。 线交织错落,勾勒出新能源发展的勃勃生机。
田埂上,细问土地的流转承包是否惠农, “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总书记问。
盐碱地的改造模式能否复制。粮食安全,事关 当地负责能源产业发展的同志如数家珍:
2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