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6期
P. 47

思想理论版 2020·06



                           做深做细做实新时代民生工作





                                                           李  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民生                            会共识,形成推进伟大事业的磅礴伟力。
            工作提出新要求,寄予殷切期望。2019 年 7 月 15 日

            至 1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再次强调,                                         坚持实事求是推进
            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教育、就业、社保、
            医疗、住房等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紧迫问题,坚                                 当前,民生工作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条件都在

            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                              发生变化,过去有饭吃、有学上、有房住是基本需求,
            区聚焦,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难题,确保如期                             现在人民群众有收入稳定提升、优质医疗服务、教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的讲话,为内蒙古进一                              公平、住房改善、优美环境和洁净空气等更多层次的
            步做好民生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牢记总书记的殷                              需求。要适应这些新变化,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切嘱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做好教育、收入分配、就

            心,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                              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工作,必须科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学谋划、统筹推进,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

            幸福感、安全感。                                            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件事情
                                                                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忌脱离实际、好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坚决杜绝超出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给付能力而过度追求规模和

                在民生工作中,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                           档次,避免陷入“福利陷阱”。要坚持守住底线、突出
            各方面因素,坚持共建共享,推动民生工作新提升。                             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原则制定民生政策,坚持
            各级党委政府既要切实担负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                              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提高福利水平。

            要职责,发挥好主导作用,也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
            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人                                           坚持围绕突出问题

            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激发群众自力更生、勤
            劳奋斗的内生动力。必须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参                                 民生工作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
            与,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各级党委政                             抓住关键,要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着重抓好重点领域、

            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导力量,要努力做到在工                             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
            作上依靠群众,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建                            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补齐民生短板,稳步推进

            设以群众为主,发挥群众优势,最大限度地凝聚起社                             各项民生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特别是
                                                                                                              45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