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第3期
P. 32

理论建设                                                                                                                                                                                                   思想理论版 2020·03



                     超越于传统的精英文明论,马克思主义的文明概                           需要——新的技术进步——分工进一步扩大”的生产                                           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在
                 念解释模式,以劳动人民尤其是无产阶级作为人类灿烂                            日益社会化的链条。一方面,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                                         益而服务,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社会性的遵循。                             贴近实际、融入融合、落细落实上下功夫,努力培养担当

                 文明的创造者。这种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文明实践观,                            信息、能量的交换过程中,从事社会性的物质资料生产                                                                                               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
                 揭示了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的阶级利益与社会普遍利                             活动,创造了科技、劳动产品等丰富的物质文明成果;                                                三、“文明内蒙古”遵循了马克思主义                              的时代新风。这既是对前一历史阶段所取得的文明成

                 益具有真正一致性,找到了以实现普遍利益为特征的                             另一方面,人类与自然界发生关系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物                                          文明观的历史性                                              果的继承,也是新时代对建设“文明内蒙古”的新要求,
                 文明社会的真正物质力量,正如马克思写道,作为革命                            质生活资料,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创造出文                                                                                               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历史性的基本遵循。

                 力量的无产阶级,“与整个社会亲如兄弟,汇合起来,与                           化、艺术等精彩的精神文明成果;再一方面,人类在从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认为,文明是在历史中不断生
                 整个社会混为一体并且被看做和被认为是社会的总代                             事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过程中,也改造                                          成的、进步的,既不是先验人性决定的,也不是恒定不变                                 四、“文明内蒙古”遵循了马克思主义

                 表;在这瞬间,这个阶级的要求和权利真正成了社会本                            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政治文明                                          的,更不是已经终结的。文明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文明观的民族性
                 身的权利和要求”。                                           成果。                                                               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进步的过程。这在方法论上体现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                              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                                        为,要用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眼光来分析人类文明进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

                 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                         完善,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的创                                         步的历史,防止用一成不变的所谓普世文明标准来衡量                             理与一定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文明进步是理想普
                 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建,无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社会性。                                              不同形态、不同类型文明的优劣成败。马克思主义文明                             遍性和实践特殊性相统一、历史必然性和主体选择性相

                 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奋斗目标有机地将                                  阶级性是文明社会性的集中体现。马克思曾指出:                                       概念历史性特征有如下表现:                                        统一的过程,对于人类文明历史上面临的共同问题,各
                 中国人民的自身利益同整个国家的普遍利益紧密地结                            “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                                               尊重人类历史各个阶段上取得的文明成果。一般                           民族人民都在各自的发展进程中作出了积极贡献,从而
                 合起来,广大劳动人民成为真正的建设主体。因此,建                            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                                          来说,在历时性上,同一类型文明的后一发展形态高于                             形成了世界上璀璨多样、特征各异的不同类型文明。正

                 设“文明内蒙古”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                            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                                           前一形态,总体上呈现进步的趋势。但是,每一时代的                             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场合强调的,不同历史和国情,
                 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实践性的遵                            遵循的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在阶级社会的历                                          文明建立在前一历史阶段所取得的文明成果基础之上,                             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

                 循。                                                  史上,试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                            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
                                                                     目的,而赋予自己的利益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自己                                          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                             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
                      二、“文明内蒙古”遵循了马克思主义                              的利益美化为普遍的共同利益,而加以物化成文明制                                           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历史维度下的文明,                            明进步的动力。所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

                 文明观的社会性                                             度。因此,资本主义这一文明制度归根到底是为资产阶                                          就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进步状态,这一阶段既                             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
                                                                     级利益服务的。                                                           体现了以往人类文明历程中的成就,又开启了更高的文                             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上                                在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中,人民群众是文明创造的                                        明发展阶段。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一环,而
                 深刻指出,“文明是社会的素质”,是在社会性的生产活                           主体力量,无产阶级及人民大众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                                               反映时代的需要、体现时代的主题。在马克思主                          “一带一路”建设目标就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动中创造的。马克思主义文明概念解释模式的逻辑起                             文明成果的所有者和享有者。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                                           义视阈中,文明成果应该积极体现时代的需要,解决时                             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
                 点是“现实的个人的生产和再生产”。这里“现实的个                            和按劳分配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文明,摒弃了资本主义                                          代的首要问题。在社会主义文明阶段,文明进步首要的                             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文明内蒙古”

                 人”,是指处于某种社会关系之下的具体的现实的人,承                           社会的伪善性,不再像资本主义文明及其他私有制基础                                          任务就是实现文明成果与劳动人民的结合,从而使物质                             的提出与践行,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民族性的遵
                 载着特定的社会关系。                                          上的文明那样,仅由少数人所有和享有其成果,从而是                                          文明建设着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精神文明建设着力                             循,必将为把“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做作应有的
                     社会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性。人类在生产生活                           一种“真正的普遍的文明”,是能够把革命阶级和全社                                          于提高人民精神文化水平,政治文明建设着力于保证社                             贡献。

                 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社会,进而创造出了异彩纷呈的灿                            会普遍的共同利益相结合,并始终保持一致的文明制                                           会公平正义,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于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党校,本文系内蒙古
                 烂文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揭                           度。                                                                态环境。                                                 自治区党校校内课题研究成果)

                 示了“基本需要——技术进步——分工扩大——新的                                  建设“文明内蒙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                                            新时代建设“文明内蒙古”的任务在于,全区上下                                                         责任编辑:高旭天
                 30                                                                                                                                                                                                                       31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