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第3期
P. 31
理论建设 思想理论版 2020·03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文明内蒙古” 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实践观超
越于传统的直观经验论的文明实践
观,内蕴了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
郭冬梅 价值理想,是一种整体性的、利他的、
超越性的自觉的文明实践活动。因
而,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文明解释
模式,认为文明是一种从社会普遍
共同利益出发,以每个人的自由全
面发展为价值理想,超越了个人物
质利益有限性的实践活动,从而形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下的文明概念,区别于近代 归、趋向于善的意志活动,试图诉诸理性的完善来解决 成了一种崭新的文明实践观点。这
以来西方理性主义的文明内涵,其卓越的理论贡献在 人类社会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对此,马克思运用历史唯 种文明概念的解释模式,将文明的
于,它抛弃了资产阶级思想家抽象的、笼统的文明概念, 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批判,他在《关于俄国的农民 价值目标定位于脱离低级享受的每
并对其固有的对抗性矛盾和不同性质的社会发展阶段 解放》中指出,立足于社会生产实践基础上的“真正的 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且积极地
的文明现象以唯物史观进行了的分析。马克思主义不 普遍的文明”将代替历史上的剥削阶级所推行的“虚假 将这种文明的价值理想转变为社会
是把文明当作一般永恒的范畴来考察,而是从一定阶段 的文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 年 现实,这种转变的实践正是文明的
的历史的具体形式来考察,把文明视为历史发展的产 草稿)》中提及,“文明的一切进步”与“社会生产力的 实践特征,这是一种标志着人真正
物。 任何增长”,只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说法,这更是明确揭 脱离了动物性的实践活动。
2018 年自治区两会上,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在政府 示了文明进步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
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文明内蒙古”和“让文明成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文明的论述观点的 经济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存在利
为内蒙古的气质和形象”。“文明内蒙古”的提出与践行, 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而明确提出了物质文明概念, 己性的一面逐渐突显。针对此,内蒙
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包头市固阳县组建了 72 支农村“拉话话”
开辟了内蒙古迈进新时代、实现社会治理能力与治理体 把物质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把发展生 志愿者服务队,以走村入户“拉话话”的形式,让农村空巢老人和困难群众“话有处说, 古积极开展有的放矢的工作,用社
怨有处诉,难有处帮,理有处讲”。图为志愿者入户开展志愿服务。
系现代化的新征程。 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物质文明建设的中心内容,从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规
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通过社会物质生产实践方 作个体的、利己的、直观的自发活动。在这种经验论的 范道德行为、树立新风正气,着力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
一、“文明内蒙古”遵循了马克思主义 式推动文明进步的思想。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自治区 文明实践观思想体系下,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逻辑是: 质、科学文化素养,在实现人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推
文明观的实践性 制定实施的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每个人都由利己的人性出发,为了个人利益而参与社会 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这是“文明内蒙古”对马克
中,关于不断丰富与发展物质文明的内容始终都是重中 生活,各自不同的利益又必然产生人际冲突,为此人们 思主义文明观实践性的鲜明体现。
恩格斯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历史过程中 之重。这是“文明内蒙古”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文明 摸索出了国家制度、法律、政治体制等文明社会规范,来 其三,文明是劳动人民在创造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内蒙古”进一步推进的基础。 保护人们自由竞争,希望最终实现每个人的个人利益。 积极成果。西方思想史上,关于文明创造主体的问题经
这种立足于科学实践的现实基础上的文明概念包含下 其二,文明的创造和发展是内蕴了每个人自由全 在这种解释模式下,文明的实践活动以个人利益的满足 历了“神创文明观”向“人创文明观”的转变。然而,近
面 3 层意思: 面发展价值理想的实践活动。在西方思想史上,斯宾塞、 为最高目标,人类文明实践活动的意义仅仅在于吃穿享 代确立的“人创文明观” 往往认为,文明只是由少数有
其一,文明进步以社会物质生产实践发展为基础。 柏格森等思想家虽然承认文明是人类在工商业实践中 乐等感官活动上,这实际上是把人类文明实践活动仍然 教养的、有知识的英雄人物所创造的,劳动人民只能被
启蒙运动以来,众多西方思想家都把文明当作人性复 进化而来的,然而他们这种文明实践观是把实践活动当 等同于动物性的活动。 动地跟随模仿。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