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实践理论版12期.indd
P. 18
特别关注 / 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到人民中间去 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到人民中间去 / 特别关注
牧骑事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乌兰牧骑条例》,广泛开展 动的文明实践中心”,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成为推动行 以乌兰牧骑精神推进中国志愿服务发展
乌兰牧骑“七个一”建设,让乌兰牧骑“永远做草原上的 业战线直接到基层为群众提供适需对路志愿服务的有
红色文艺轻骑兵”。去年以来,我们统筹联合全区农牧、 效抓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 张 翼
科技、卫生健康、教育、司法、扶贫、林草、金融等 11 个部 信仰、信念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筋骨和脊梁,
门,动员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力量,组成 247 支行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波澜壮阔
志愿服务轻骑兵,深入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 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更需要坚定的信仰、信念和精神。实 乌兰牧骑精神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 有助于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乌兰牧
中间去”基层综合志愿服务,充分利用内蒙古冬季农(牧) 践证明,在党的领导下蕴育而成的“乌兰牧骑精神”,是 神高度契合,应当成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一面光辉旗 骑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相得益彰,都强调奉献、友爱、互
闲季节较长时机,随乌兰牧骑小分队深入到农村牧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制度化建设的生动写 帜。弘扬以乌兰牧骑精神为代表的志愿服务精神,研究 助、进步 , 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反映了社会
社区学校、边防哨所,特别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为基 照,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精神特质,是动员和凝聚社 总结以乌兰牧骑精神为代表的内蒙古经验,在推进志愿 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 , 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生动
层群众提供文艺演出、理论宣讲、政策咨询、科技培训、医 会各方面力量投身直接服务基层群众的旗帜引领。她在 服务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 体现。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实施公民
疗保健、以案释法等各类管用实用的服务,形成了“乌兰 内蒙古大地和草原儿女心中永远不会过时,并将永放温 重要意义。 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促进全
牧骑 +”这一直接服务基层群众的志愿服务新模式和“流 润人心的灿烂光彩! 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倡导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有助 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国家治理体
于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乌兰牧骑始终坚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支撑。
持党的领导,高扬党的旗帜,深入到基层,宣传党的主张, 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倡导中国特色志愿服务,
传播党的声音。乌兰牧骑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高度契 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福
为人民服务是乌兰牧骑精神的根本 合,具有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独特印记和鲜明品格。以 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
本质要求。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和普惠性、基
乌兰牧骑代表的公益性社会力量,深入群众当中,通过
志愿服务推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进公 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中,志愿服务在助老、助残、助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郝时远
共服务和公益事业发展。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 助教、助贫、助孤、助困、救灾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务和公益事业中融合乌兰牧骑志愿服务精神,是新时期 推进政府购买志愿服务制度化,不仅创新公共服务的供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给方式、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能够使改革
为人民服务是乌兰牧骑精神的根本。为人民服务 畏艰难。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 的必然要求。 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是党的宗旨,也是乌兰牧骑的“初心”和“使命”。乌兰牧 壁、草原上辗转跋涉,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塑造了 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倡导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有助 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倡导中国特色志愿服务,
骑的出现,就是针对牧区居住分散、缺少传通设施的社 乌兰牧骑的品格,造就了乌兰牧骑人“以天为幕布,以地 于优化政府治理体系。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能够协同 有助于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社会治
会文化生活条件。乌兰牧骑以流动的方式,从苏木、嘎查 为舞台”的演艺精神,展现了为人民鞠躬、为事业尽瘁的 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在政府公共服务难以覆 理,完善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重点在于社会协同
到牧户,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哪怕观众只 崇高思想境界。 盖、市场失灵的领域,充分发挥志愿服务领域宽、渠道广 和公众参与。乌兰牧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由各级宣传
有一个人。这种以人为本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从 新时代乌兰牧骑的文艺形态及其昭示的精神,已经 的特殊优势,成为优化政府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补充力 部门牵头,整合各行业部门志愿服务资源,深入基层开
文化生活上疏通“毛细血管”、打通“最后一公里”。 不再局限于服务牧区、农牧民,而是指向内蒙古各族人 量。乌兰牧骑队员深入到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牧区,深 展综合志愿服务,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植根传统、创新发展是乌兰牧骑精神的生命力。乌 民所承载的民族的、地域的,城市的、乡村的,传统的、现 入基层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不仅为群众送演出,还宣 乌兰牧骑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具
兰牧骑的文艺表现形式始终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基质,歌 代的文化交响和共同繁荣。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包括了 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农牧业生产,真正做到了广泛动 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精神基础。从“红色文艺轻骑兵”
曲、舞蹈、说唱艺术等都有深厚的民间传承特色,其表现形 “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的大局意识,在社会 员社会资源,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 到“草原综合志愿服务轻骑兵”,乌兰牧骑无疑是一个既
式和内容源自人民生活、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传 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完善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倡导中国特色志愿服务, 充满历史厚重感,又饱含时代气息的鲜活的志愿服务案
承了我们很多传统优秀的文化”。同时,演艺人员善于汲 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 有助于切实帮助群众,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 例。乌兰牧骑精神既是内蒙古模式的集中体现,也是坚
取民间文化资源,以现代艺术表现形式歌颂新生活,体现 国价值、中国力量”。这是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 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 持中国特色志愿服务道路的有力实践。加强志愿服务的
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境界,保持 彰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优势的重要责任,也是 标准,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这就要求深 理论研究,要不断丰富乌兰牧骑精神的内涵,拓展具有
了“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 内蒙古在文化认同的深层性、文化自信的根基性方面, 化拓展新时代志愿服务,到人民中间去,更好地引导群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奉献精神的志愿服务项目,推广热
源泉”的活力,形成了传得开、留得住的文化产品。 为新时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 众、服务群众。面对面到人民当中,实打实解决群众问题, 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志愿服务典型。“不忘
蒙古马精神是乌兰牧骑的品格。乌兰牧骑是走田 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贡献的努力方 心贴心为百姓服务。 初心、牢记使命”,让乌兰牧骑精神成为激发社会正能量、
野、下基层的文艺轻骑兵,虽然“体型”小但勤奋执着,不 向。 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倡导中国特色志愿服务, 凝聚中国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16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 年第 12 期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