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实践》立论版2018年5期
P. 33
守望相助新时代 团结奋斗再出发——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 / 理论建设
古实际结合起来,找准短板,强化问题导向,在强化国家 域间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生态环境依
战略导向的前提下,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提高全要素生 然脆弱,保护和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等问题。解决这些
产率,才能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问题,必须深入挖掘每一个领域的增长动力源,才能在
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优势逐步减弱后,能够适应高质量、
二、内蒙古推进动力变革的着力点
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
(一)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角度把握动力变革的内
三、内蒙古推进动力变革的主要举措
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
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
化经济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 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改革开放 40 年的经验告诉我们,
和竞争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 要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市场
要内容,目标之一就是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 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是科技
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实现更高效益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增 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
速。必须改变过去依靠工业产能增量扩能形成的经济结 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快建设创新型
构,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必须改变过去依靠资 内蒙古,必须明确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这一主攻
源和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形成的增长动力,转向 方向,积极制定政策措施,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真正让企
创新驱动为主。因此,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要充分发 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技
掘经济增长新动力,积极探索适合内蒙古发展需要的新 术应用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为此,重点抓好:一是强化
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 创新激励,系统提升各类主体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源头
(二)从改变传统路径依赖角度找准动力变革的突 供给。重点实施创新企业百强工程,加快培育一批拥有
破口。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 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领
审议时指出,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 军企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生产领域纵深发
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同时,也要注意 展,促进技术型创新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引导领军企业
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搞大呼隆,一哄而起。2014 年习 联合中小企业和科研单位系统布局创新链,提供产业技
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就指出,要立足优势、扬长避 术创新整体解决方案。二是加大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奖
短,积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形成优势 励资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技术进步专项资金等资金
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 投入力度。三是支持高成长性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培
格局。推动转方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推动转 育一批掌握产业“专精特”技术的隐形冠军。四是加快
方式同延长资源型产业链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创新驱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
动发展相结合,推动转方式同节能减排相结合,推动转 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方式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回顾改革开放 40 年 (二)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平台是实现动力变
来内蒙古的发展,必须正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 革的重要载体,是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创新
变过度依赖传统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路径。 链和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对接的
(三)从发展短板中寻求动力变革的实现路径。改 重要载体。为此,重点抓好:一是突出关键共性技术、
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不 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实
充分问题突出,如实体经济面临诸多困难,经济发展的 施科技创新平台升级工程,实现创新资源的整合集聚和
质量和效益不高;民生领域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 高效配置,促进科技创新由粗放型向规模化、集约化、配
艰巨,城乡居民收入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间、区 套化转变。二是提升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重点支持
2018 年第 5 期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