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年2期
P. 52
文化彩虹 /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
自信转化为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自治区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基础,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
建设的共同行动。 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发展,一直都是把 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
理论命题与问题阐释同历史条件、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 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
紧密联系起来的。内蒙古文化事业始终遵循和坚持马 荣。
克思主义文化观,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目标,继承优 长期以来,多民族和谐共居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大
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的文化理论成 特色,这使得内蒙古的文化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和独特
果,形成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并以辩证 性等特点。立足于各族人民群众团结稳定的民族关系
批判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文化事业、文艺作品和文艺 和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
现象作出科学合理的价值判断,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 位,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赋予内蒙古文化发展
用。 巨大生命活力和内在动力的优势因素。新时代新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内蒙古在文化强区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过
精髓,毫不放松地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文化工作者, 程中,将一如既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
坚决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等错误思潮 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和目
的干扰和侵蚀,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引导教育群 标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掌握文化发展的
众,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标 主动权;以开放的眼光正确认识和看待世界其他国家
准,营造团结友爱、积极进取、攻坚克难的社会氛围。要 和民族的文化,并推动自治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
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 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中崭露头角,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
力抵御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错误思潮,始终坚持用马克 自觉,在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实现内蒙古的文化自
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强。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坚定草原文化自信
中的指导地位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
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血脉,是人民群众共有的精 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在对自身文化
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以 抱有强烈信任的基础上,对文化发展生命力持有的坚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形态。 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 信之后提出的“第四个自信”就是文化自信。习近平
征和核心。社会主义文化立足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 总书记曾说:“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
统文化,并放眼世界,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化的积极成果。 是没有断流的文化。要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更加坚定自觉地巩固马 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
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充分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没有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在新 族伟大复兴。”这里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绝不是盲目乐
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 观的自信,而是基于对自身文化发展脉络、历史进程和
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更加坚定自觉地巩固马克思主 发展规律,整体认识和把握后形成的客观、理性的解析
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 与自信,源于以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态度对待各国各
50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