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8年3期
P. 51
脱贫攻坚 / 实践探索
和技能知识直接相关。因此,在“扶志”的同时还要“扶 学前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落实好“两免一补”政
智”。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精确瞄准贫困地区的教 策,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全面改善贫
育最薄弱领域和贫困群体,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够接受 困旗县农村牧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恢
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让贫困农牧民都能够接受有针对性 复并办好贫困地区必要的嘎查村小学、教学点,合理建
的技能培训,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 设搬迁移民学校。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
望”。 等职业学校建设,推进订单式、学徒制等校企联合培养
强化就学就业资助。贫困家庭子女辍学的主要原 类职业教育对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子女优先招生、优先
因是上不起学。教育扶贫就是要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受 选择专业、优先安排实习、优先推荐就业。普及普通高中
教育的资助,消除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后顾之忧。 教育,优先支持贫困旗县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落实
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各级教育经费重点向贫困地区 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继续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
和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倾斜。坚持“把教育经费花在刀 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政策。加大高校招生
刃上”,建立完善教育资金安排使用与各盟市、旗县区的 倾斜政策力度,自治区级高等院校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脱贫攻坚任务和贫困人口变化情况精准挂钩的机制,提 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计
高教育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加强教育扶贫资金使用绩效 划向贫困旗县和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
考核,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机制。完善学 倾斜。提高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教
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牧区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 育普及水平。办好贫困地区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
教育。实施好 23 个国贫旗县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 源共享范围。
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资助标准。 加强脱贫职业技能培训。贫困家庭普遍存在着种
认真落实高校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贫困大学 养技术缺、就业技能差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
生资助政策,完善自治区高等院校新生入学资助、困难 渔。教育扶贫就是要建立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坚
补助、学费减免、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政策,继续实 持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的原则,面向贫困家庭
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新生每年 1 万元资 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活动,提升职业素质和就
助政策。加大对贫困高校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贫困高校 业能力,实现“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针对在
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帮扶政策支持力度,利用内蒙古高校 家发展种养殖业的贫困户,开展家门口流动轮训、送技
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贫困毕业生提供在线求职 能下乡活动,普及培训育苗、病虫害、土壤、有机肥等种植
招聘、远程视频面试、网络签约等服务,组织开展就业见 技术和牛羊品种改良、标准化饲养管理、饲草料调制、羔
习、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补贴。鼓励有条 羊早期断奶与隔栏补饲、疫病防治及程序化免疫等养殖
件的贫困旗县设立扶贫教育基金,吸纳嘎查村集体经济 技术,面对面为群众传经授艺,培养一批种养“明白人”。
资金、帮扶单位专项帮扶资金和企业、个体工商户、爱心 针对在家创业的贫困家庭青壮年,根据劳动者意愿、年
人士等社会捐赠资金,对嘎查村贫困家庭子女读高中、 龄结构和文化程度等,开展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生态护
大学进行奖励帮扶。 林等多种形式技能专班培训。针对贫困旗县的未升学初
夯实教育脱贫基础。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教 高中毕业生、进城农牧民工、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等群
育扶贫是改变贫困家庭子女人生命运的重要途径,是斩 体,瞄准就业市场新需求,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
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武器。加强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 结合,使用专业教材、突出面授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
作,防止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健全学前教育制度,完 式,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培养一批转移就业“能干人”,发
善托儿所、幼儿园等贫困地区农村牧区学前教育网络, 展劳务输出。
加强民族幼儿园建设,鼓励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招收建档 (作者单位: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
立卡等贫困家庭子女,帮助农村牧区贫困家庭幼儿接受 责任编辑:刘秉承
2018 年第 3 期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