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4期
P. 26
SJDDJYB 深度解读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4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 构性改革为主线”。这是针对我国经济在供给侧存在的 的供需动态平衡。要坚持质量第一,在各行各业开展产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
以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作 结构性问题提出的根本解决之道。 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显著增强我国经 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贯彻
为核心内容。首先,加快建设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经济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供给侧能力过剩,但结 济质量优势,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体系的战略任务,必须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作为支持, 构性供求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从农产品供给看,高品 要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 把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
发挥科技创新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独特作用,使科 质农产品和食品供给难以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安全绿色食 济。要加快制造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 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把科技实
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持续驱动力;必须以现代金融 品的多样化需求,国内农产品和食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 力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作为到 2035 年要实
为保障,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绿色金融、风险投资、并购 一方面国内大量农产品库存积压,另一方面进口量逐年 值链中高端,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 现的重要目标。因此,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既是推动经
投资、保险等金融工具的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便 增加。从制造业看,一方面,我国 220 多种工业产品产 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 济发展在新常态下顺利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
捷、功能多样、成本合理的融资服务,强化金融的实体经 量已经高居世界第一,大量产品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 成新动能。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瞄准国际先进标 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的战略举措,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
济输血功能;必须以人力资源培育为支撑,为各行各业 包括高端装备、集成电路芯片等高端零部件、高端材料、 准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增强制造业 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战
转型升级提供符合需要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和各类实用 高端消费品在内的高端制成品,由于国内生产水平的局 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和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提高传统产 略支撑,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
型人才,以人力资本提升弥补劳动力资源总量下降的不 限,不得不依赖进口,有的高科技产品和设备还受到西 业的产品品质和附加值。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意义。
足。其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是 方国家的出口管制和封锁。从服务业供给看,一方面,国 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在 2006
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一个整体,任何一方面出现短板, 内需求增速很快的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文化娱乐、旅游 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跨界融合创新和提质增效效应。加强 年提出的,党的十七大提出到 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
都会拖其他领域发展的后腿,从而影响整个现代产业体 休闲、法律咨询等高端服务,不能很好满足国内需求,大 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 行列;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系建设的水平。因此,必须注重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 量高端服务需求纷纷转向海外,导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 础设施网络建设,强化基础设施网络间的相互连通和高 2016 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
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和相互促进,形成现代产业 逐年扩大;另一方面,大量低端服务供给却无人问津,资 效衔接,发挥一体化网络效应。 到 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 2030 年跻身创新型
体系的整体发展效应。 源和能力闲置。从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看,尽管我国各领 企业家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我国实体经 国家前列,到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经过多
第四,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 域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和供给能力明显上升,但由于网络 济的主力军,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更好激发和保 年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科技整体能
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化程度不高、相互配套连接不够,基础设施的服务效率不 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植根我国长期发 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某些前沿方
系的制度基础和保障,必须加快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 高,浪费比较严重。 展。振兴实体经济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要加大 向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
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有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 人力资本培育,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可以说,创新
就是要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完善产权制 出了着力推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定,并 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 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明确作为整个“十三五” 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但同时也存在创新能力不够强的矛盾和问题,同建设世
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并 时期发展的主线。近年来,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要继续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 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
最终实现要素配置的优化。微观主体有活力,就是要尊 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开展了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 板,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去产能和去库存,通过并购重 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
重企业的主体地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 市场成效。从实施情况看,钢铁、煤炭等重点领域的去 组和依法破产等方式完善市场化优胜劣汰机制,优化存 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
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好企业经营决策自主权,深化国有 产能状况取得积极进展,削减产能数亿吨,供求关系有 量资产,增加优质供给。完善房地产调控措施,因城因地 大差距。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建设
企业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激励企业家的创造性和能 所改善;房地产去库存取得成效,商品房待售面积特别 去库存,优化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 创新型国家,要重点在以下 4 个方面采取重大举措并取
动性,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宏观 是住宅待售面积显著下降;企业去杠杆初见成效,企业 场,既要保供给、降房价,也要控规模、降库存。要进一步 得新成效。
调控有度,就是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 资产负债率开始下降;降成本也随着营改增等举措的 采取措施降低整体债务杠杆率,特别是要有效控制国有 第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要全面增
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 推进有所收效;环境污染治理、脱贫攻坚等补短板工作 企业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大力提高股权融资比例。 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我国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
策协调机制,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效率。实施宏观调 力度明显加大,重点城市 PM2.5 持续下降,脱贫年度目 要继续综合施策降成本,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和 前沿的科学难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做出更多原创发现。
控也要顺应市场规律,把握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好发挥 标超额完成。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形成,顺应消费结构 物流成本等方面加大力度,切实降低企业负担。在补短 第二,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
政府作用不是更多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要围绕公共服务 升级的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经济、工业机器 板方面,要围绕环境、脱贫等突出短板,强化重点地区重 手,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第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全面
和市场监管,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人、新能源汽车、光电子器件等新型产品和产业都获得 要污染物排放的防控和治理,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动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
了年均百分之几十的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取得 员全党和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 策,强化企业创新倒逼机制,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
3 为什么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年均两位数以上的持续增长,增速大大高于规模以上工 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创新中心,真正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
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业增加值速度。 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第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 4 如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现代 业为重点,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提质升级 高水平创新团队。■
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 存量供给,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 (责任编辑 / 吕亚娟)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