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年2期
P. 57
思想理论版 2021·2
承。近年来,兴安盟通过创
新学习与实践模式,让传统
手艺与民众生活紧密联系起
来,让非遗真正“活”起来。
支持和推进多元、多层次的
生产性示范基地和传习基地
建设,为非遗项目传承人生
产、展示、销售和带徒授艺创
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兴安
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美术系的
2017 年4 月,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兴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学院及阿古拉艺
术学院。这是在成立仪式上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 铁板浮雕画大师工作室、聚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 供图 橙·乌兰牧骑学院蒙古族四
并在乌兰牧骑宫举办四胡培训汇报演出,让非遗文 胡培训基地、培训中心的刺绣和树皮画研创基地,成
化绽放异彩;规划建设兴安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立非遗工作室、名师坊,因地制宜、因项目制宜地办好
中心和数字博物馆,集中展示非遗资源和非遗保护 各类非遗技艺人才培训班和办学专业,为生产性非遗
成果。 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特色人才;加强对专业人才
为全面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推广普及,推进校园 和传承人的教育培训,引导民间艺术社团组织加入高
文化建设与民族大团结,兴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校研究团队,开展非遗保护传承的研究和实践;定期
传承学院举办“非遗文化周”,邀请非遗大师走进校 评选优秀传播非遗传承人,对盟级以上非遗传承人给
园,让师生现场感受鲜活的非遗魅力,加深对非遗的 予适当的补助奖励。
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阿古拉学院通过校 今后,在非遗传承保护与文旅项目结合方面,
政企联合的方式,从人才培养、理论提升、演出推广 兴安盟将着力推动现代艺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
等方面着力推进蒙古族四胡艺术的传承传播。同时, 开发更多符合地域特色、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
对年事已高且技艺精湛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 品和纪念品,探索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街区
记录,重点对口述史、传统技艺流程、技艺技法、传统 或体验店,对兴安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集中展
剧(节)目、仪式规程等采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 销。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组织蒙古族
技术手段,以文字、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挖掘整理 四胡、乌力格尔、蒙古药浴及传统工业等非物质文
第一手资料。 化遗产项目进入旅游景区,开展展示和体验活动,
提升兴安盟旅游的文化内涵,打造吸引各地游客
大力培养非遗传承人 促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的文化符号。
(作者系兴安盟政协委员、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副
传统工艺是参与面最广、流通性最强的非遗门 院长)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走进生活才能有效保护和传 责任编辑:张晶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