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9年8期
P. 51

理论建设 /  内蒙古新型智库                                                                     内蒙古新型智库 / 理论建设




          象,从诞生第一天起就受到不断打压与歧视。                     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扩
 宪法与时俱进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  第一次真正正名是在 1988 年,私营经济被        大开放的意识要强一些》《改革开放需要大

          写进宪法,受到保护,确定了民营经济法律地                     批德才兼备的干部》。1992 年,邓小平到南
  贾  清    位。                                       方视察。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姓资姓社”和

              1988 年 4 月 12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            “要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争论,邓小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宪法                      平在深圳作出了明确的正面回应,即著名的
          修正案第 1 条对宪法第 11 条增加规定:“国                “三个有利于”: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
          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                       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

          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                      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
          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                      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

          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                     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
          是“八二宪法”的第一次修改,私营经济的合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
          法地位第一次被写进宪法。这次修改从立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个著名论断“不管
          上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国家对民                       白猫黑猫,能够逮着老鼠的就是好猫”,则形

 现行宪法与民营经济有着极深的渊源。一部现行  原则和精神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掀开崭新一  营经济的政策,明确了民营经济的社会政治  象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宪法的修改史就是不断将民营经济塑造为基本制度,将  页,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在宪法总纲的第 11 条,谈  地位,澄清了人们思想中的疑问,大大有利于  1993 年 3 月 2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
 民营企业拟制为法律主体,将民营活动确认为市场行为  到民营经济时这样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  民营经济的发展。而将民营经济载入国家的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宪法

 的过程。民营经济发展是宪法与时俱进的标志,宪法的  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  根本大法,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基本摆脱  修正案第 7 条将宪法第 15 条“国家在社会  要通过不
 与时俱进引领着民营经济发展,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  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  了“左”的思想束缚。但民营经济的发展并  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  断完善对民营
 保障。  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把个体经济政策写入宪法,  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人认为允许个体和私营  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                     经济的宪法性

 这是从根本大法上对个体经济的发展给予最有力的支  经济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要冲击社会主义经      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禁止                      保护,保护民
 一、“八二宪法”:民营经济起步                                                                             营企业家的
 撑和保障,民营经济由此起步。  济,滋生剥削阶级和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意识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
                                                                                             人身和财产安
 中国的改革最初从农村“大包干”突破,动因是解  形态,提出这是一个姓“社”姓“资”的问题,     国家经济计划”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
 二、四次宪法修正:民营经济发展                                                                             全,支持民营
 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效果立竿见影。农村生产力初步发  把民营企业与资本主义私有化相混淆,提出     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
                                                                                             企业改革发
 展,很快出现了剩余劳动力,南方一些地方出现了社队  (一)1988 年修宪:确定民营经济法律地位  “市场取向等于资本主义取向”“市场经济等  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
                                                                                             展,为民营企
 企业,可以吸纳剩余劳动力,更多的地区则必须靠农民  由于社会的需求,个体户发展很快,其规模不断扩  于资本主义”,导致一些民间经济相对活跃的  社会经济秩序”。宪法否定了传统的计划经  业打造公平竞
 自己寻找就业门路。而在城市,居民生活存在大量诸如  大,雇工问题必须突破。雇工多了,实际就是小企业了。  地区出现了个体、私营企业主外逃的现象。  济体制,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  争环境,给民

 洗澡难、买早点难等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靠国营企业是  这种私营小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反应敏捷,对国营企业  (二)1993 年修宪:确立社会主义市场  标。这一次修宪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是宪  营企业发展创
                                                                                             造充足市场空
 解决不了的,因此破墙开店、国企办三产、个体户经营便  和集体企业形成压力。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南方沿  经济  法条文的简单修改和变动,也是宪法实施要
                                                                                             间
 应运而生。  海地区出现大量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活力推进了所有  打破民营经济倒退局面的是“皇甫平”  求的真实反映。民营经济的发展一开始就在

 1982 年 12 月 4 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  制改革。尽管 1978 年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  系列评论。受邓小平 1991 年春节期间在上  计划之外,必然寻求各种要素分配的市场化。
 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现行宪  起来”,恢复和发展个体工商业的事宜被提上日程,但其  海的谈话启发,1991 年春天,《解放日报》以  销售要自己找市场,采购要自己找原料,价格
 法的最初文本,被称为“八二宪法”。在“八二宪法”的  成长之路注定不平坦。从前,私有制属于被“消灭”的对  “皇甫平”的署名发表了系列评论《做改革开  要随行就市,用工要自主,管理要灵活。这些


 48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 年第 9 期  49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