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1期
P. 26
特别关注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 40 年
帆正风满潮头立
——通辽市改革开放 40 年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成就
任 杰
伴随着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通辽市走过了砥砺奋 握、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攻坚克难、阔步向前,工
进的 40 年。40 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辽市在 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并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
改革开放征途中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快马加鞭、奋勇前 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市工业增加值由 1978 年的 0.75 亿
行,取得了骄人成绩。11 月 1 日,在通辽市人民的热切 元增加到 2017 年的 345.95 亿元,年均增长 20.0%,原煤
期盼下,辽宁新民北至内蒙古通辽高铁开始进行模拟载 产量由 1978 年 5.6 万吨增加至 2017 年的 5086.3 万吨,
客试运行,通辽成为全区第一个开通连接东北地区首条 发电量由 1.1 亿度增加至 453.88 亿度,乳制品由 686 吨
高铁的城市。改革开放 40 年来,通辽的发展就像不断 增加至 15 万吨,水泥由 6207 吨增加至 36 万吨。同时,
提速的列车,在党的领导下,载着梦想与信念,始终沿着 我市部分行业从无到有、逐渐壮大,2017 年全市电解铝
正确的轨道坚定前行。放眼通辽大地,到处蕴育着勃勃 产量 92.8 万吨,铝材 145.5 万吨,味精 48.9 万吨,乙二醇
生机,到处都奏响着快速发展的奋进乐章。 13.7 万吨,平板玻璃 553.1 万重量箱。“十二五”期间全
市工业共获得国家各项专利 141 个,共有 12 件驰名商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标、69 件著名商标和 118 件知名商标。
总量扩张质量提升。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全市经 农牧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通辽市畜禽存栏量、
济总量不断扩张,发展质量不断提升,1978 年全市地区 畜产品产量、人均占有量均大幅增长,畜产品结构趋于
生产总值(GDP)只有 5.56 亿元,2017 年为 1222.62 亿 合理,产值不断提高。2017 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 136.9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17 年全市 GDP 比 1978 年增 亿斤,是 1978 年粮食总产量的 5.3 倍,年均增速 4.9%,
长 50 倍,年均增速 10.6%。1978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 占全区总产量的 1/4。2016 年,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
值为 247 元,2017 年达到 39102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栏 2202 万头(只),其中牛 326.6 万头、羊 1277 万只、猪
2017 年全市人均 GDP 比 1978 年增长 51 倍,年均增速 553 万头,分别比 1978 年增长 418%、283.8%、646% 和
14.5%。 348%。全市牛存栏、生猪存栏和肉类产量均居全区第一
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改革开放的 40 年,是通辽市 位,成为自治区第一产肉大市。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 40 年,也是经济发展的全面
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民生保障切实加强
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 40 年。全市经济结
构发生积极变化,产业构成形成新格局。全市三次产业 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7 年,通辽市城镇常住居
的比例由 1978 年的 68.0 ∶ 17.4 ∶ 14.6 调整为 2017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9667 元,比 1978 年的 423 元增
年的 21.5 ∶ 36.1 ∶ 42.4。产业结构由改革开放之初的 加 29244 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29.99 平方米。2017
“一二三”向“三二一”格局转变,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年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2566 元,比
逐步形成“一产稳中求进、二产转型升级、三产做大做优” 1978 年的 151 元增加 12415 元,人均拥有住房建筑面
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积 28.31 平方米。2017 年城镇居民家庭百户拥有汽车
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1978 年,通辽市工业总量 34 辆,农村居民家庭百户拥有汽车 24 辆。居民消费层
小、企业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通辽 次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市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主动适应、准确把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改革开放前,通辽市基础设施
24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