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0期
P. 22
特别关注 / 塞外明珠 活力首府
文旅融合 领略塞外青城独特魅力
本刊记者 田旭东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悠久的历史和 务机制,给广大群众带来了丰厚的文化福利。
灿烂的文化成就了其文化中心的地位。如今,作为国家 建设高标准公共文化设施。呼和浩特不断完善公
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呼和浩特市委、政府 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基本形成“城市文化设施 + 旗县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根基,覆 区文化场馆 +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 农村社区文化服
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网络基本形成;深入挖掘民族文 务中心”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据统计,全市共有群
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名片;全力打造独具特 艺馆(文化馆)10 个、图书馆 10 个、博物馆 42 个、文化
色的旅游品牌,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业态和发展模式,并努 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 10 个、民族美术馆 1 个、民族
力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打造为新的支柱产业。步入新 剧院1个、非遗展示馆1个、影剧院21个、青少年宫5个、
时代,文化与旅游的协同发展使这座有 2000 多年建城 工人文化宫 1 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90 个、村社区基
史的城市焕发新魅力、尽显新风彩。 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42个、农家及草原书屋1009个、
文化大院 ( 户 )60 余家,实现了文化服务无死角、全覆盖。
文化惠民 织密公共文化网络
激发百姓文化参与热情。目前,呼和浩特市各级公
在呼和浩特市,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不断改变着群 共文化服务场馆均按照国家要求实现免费开放,呼和浩
众的生活方式:广场上,歌声激荡,舞步翩跹;剧院里,戏 特市图书馆建立了 20 余个馆外流动服务站,每年开展
曲、舞剧、话剧有声有色;图书馆,墨香幽幽,读者流连忘 基层服务次数 30 多次;市群艺馆每年开展进社区、学
返;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公益流动剧团、农民剧团轮番出 校、乡村、广场流动演出及展览近 20 场次;市民族演艺
场,喝彩声不断…… 集团每年下乡演出 500 余场,全市每年组织各类文化下
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冯玉臻说:“呼和浩特市 乡惠民演出近千余场。创建“百人百组百万人带动工
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契机,从制度设计、基础设 程”,在全部旗县区建成各类活动、传习、示范、培训、体验
施、体系建设、品牌培育、效能提升等环节入手,打造具有 基地,构建不同类型的文化文艺组别,吸纳社会业余演
丰富内涵和鲜明地域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年 出团体。
来,呼和浩特形成了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以文化设施为载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为解决图书阅读“最后一
体、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文化惠民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 公里”问题,呼和浩特市图书馆推出“鸿雁悦读”计划,
20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