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实践理论版9期
P. 62
哲思漫笔
以史为鉴 可知兴替
闫立功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亡、变换更替的深沉思考;“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
的文化传统。“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究 沽名学霸王”,号召我们誓将革命进行到底、决不重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 蹈项羽的覆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
得失”……一句句古语告诉我们,注重以史为镜、 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领导干部要把学习
以史为鉴,善于以史资政、以史惠治,就能在汲取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
历史智慧中书写新的历史。 “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地 回顾历史,就是要善于从历史中探寻发展方
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 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
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 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
当下、面向未来。 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
回顾历史,就是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力 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
量。一百年来,小推车里的伟力、苹果里的纪律、 力量。只有从党的伟大历史经验中学习掌握科学
酸菜里的模范、“嘀嗒”声里的忠诚以及“半截皮带” 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更加自觉地在“历史
里的信仰……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无不蕴含着 之变”中探寻和把握“历史之常”。
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胜利的“真理的味道”;一百 党的百年历史包含着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
年来,“枪杆子里出政权”“发展才是硬道理”“绿 理论探索史、党的自身建设史等丰富内容;党的百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启迪人心的思想, 年历史中有战胜困难的法宝,有应对风险的智慧,
无不闪耀着“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智慧的光芒。 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每一次向党史的回眸,都是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视这些成功经验,没有 一次思想的“点名”、精神的“整队”和作风的“检
任何理由不去汲取这些宝贵精华。 阅”。学会用望远镜眺望历史、用显微镜观察历史,
回顾历史,就是要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 才不会被浮云遮眼、不会被乱花迷眼。学史明理、
训。党史,从来都是一面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镜 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史中汲取智
子。延安整风时期,《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 慧、经验和意志,我们一定能汇聚起强党兴国的磅
献让全党学习,警惕步李自成的后尘;如何跳出历 礴力量。
史周期率的“窑洞对”,引发中国共产党人对盛衰兴 (作者单位:实践杂志社)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