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实践理论版9期
P. 47
实践探索
在实现三个历史性跨越的基础上
奋力书写内蒙古“三农三牧”新篇章
牧 远
在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正 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新中国成立之初,内蒙古
确指引下,内蒙古各级农牧部门始终坚持党对“三农 全年粮食总产量仅 42.5 亿斤,1978 年升至 99.8 亿斤,
三牧”工作的全面领导 , 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 但仍无法实现自给。1981 年到 1985 年,国家每年给
从“人民公社”到“包产到户”再到“三权分置”,从“三 自治区调进 20 亿斤粮食,党中央要求内蒙古同步发展
不两利”到“双权一制”再到“草畜平衡”,从“社会主 农业和畜牧业,逐步解决粮食自给问题。党的十一届
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到“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再 三中全会以后,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实现粮食基本自
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 给”作为奋斗目标之一,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畜
发展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跨越,谱写出农牧业高质高效、 产品有效供给当作首要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粮
农村牧区繁荣发展、农牧民生活幸福安康的时代华章。 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1990 年,全区粮食产量达到
194.6 亿斤,粮食自给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结束了多年
一、稳产能保供给,农牧业实现了从自 来吃粮靠调入的历史。1992 年,粮食总产突破 200 亿
给不足向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历 斤,开始实现粮食自给有余。2007 年,内蒙古粮食总
史性跨越 产达到 350 亿斤,居全国第十三位,成为全国粮食主产
区之一。2008 年,内蒙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首次突破
过去,内蒙古农牧业生产“靠天吃饭”“靠天养畜”, 400 亿斤,进入全国前 10 位,成为全国 8 个粮食规模
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主要农畜 净调出省区之一。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
产品自给不足。在党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特 略,调动各地重农抓粮的积极性,2018 年起,内蒙古粮
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 食总产连续3年超过700亿斤,2020年达到732.8亿斤,
发展”的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扛起粮食安全的政 稳居全国第八,具备年调出粮食 400 亿斤的能力。
治责任,积极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 畜牧业生产迈上新台阶。20 世纪 90 年代起,自
全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起 治区党委提出“双增双提”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发
第一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 展建设型畜牧业,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系,打造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2020 年,全 生产能力不断加强,2005 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量首
区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畜牧业生产实现“十六 次突破 1 亿头(只)。近年来,内蒙古积极加快草畜一
连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畜产品供应作出积极 体化发展,大力推行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因地制宜调
贡献。 整优化畜牧业结构,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牛奶、羊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