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实践06期印刷
P. 72
文化彩虹
剧照,突然一个人在车上朝他喊:宝音,我有事找 在祖国正北方壮美辽阔的内蒙古大地上,宝
“
你。”原来那个牧民错把他当成了宝音德力格尔, 音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就在我们的
这件事让宝音尼木胡很开心。 身边:
“不要演,不要演。生活!生活!生活!这是 “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队员们,以天为
导演常说的话。”宝音尼木胡说。 幕布、以地为舞台 ,几十年来迎风雪、冒寒暑,在茫
“
导演杨瑾做了一个比喻:长在戈壁上的树能 茫戈壁、草原上传递党的声音、丰富农牧民群众文
活下来是很不容易的,宝音在我的心里就是戈壁 化生活。
上的一棵树。”这个比喻被用在了电影画面里,树 算井子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在绝大部分地
的形象、宝音的形象融为一体。 区不通长电、不见绿色、不见人迹的巴丹吉林沙漠
“宝音德力格尔是个有意思的人,他经常会在 腹地无悔坚守,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作
朋友圈发布‘草原摩托警温馨提示’、政策法规、办 出突出贡献。
事流程、防骗信息,什么都有。谁家的摩托、牲畜丢 “时代楷模”苏和,扎根黑城脚下种树治沙 17
了,他也会发一则启事帮忙寻找。从宝音的身上我 年,在漫漫沙海中建造了一片绿洲。
看到了人与人最美好的相处方式。”呼和巴特尔说。 “治沙标兵”殷玉珍,把“只要功夫深,铁棒磨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个剧组,用最真 成绣花针”作为座右铭,30 多年来用自己的勤劳
诚的方式、最自然的方式,还原出了最真实的好人 与智慧,搬走了“穷沙窝”,在毛乌素沙漠打造出一
形象、警察形象、英雄形象。 个“绿色王国”。
“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章柏青说:这部 “草原之子”廷·巴特尔,以“让牧民过上好日
片子在处理男主人公宝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所 子”为信念,扎根草原近 50 年,探索出保护生态、
营造出的那种感觉特别好,通过很多的细节,包括 发展经济、促进增收的新路子。
那种眼神的交流,那些微笑,很亲切,很自然。” ……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赵葆华说,《片警宝 这是北疆儿女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的真实写
音》走的是生活化的表达,它在真诚质朴平实中表 照,更是深深激励着我们自强不息、永远向前的榜
达英模人物宝音的真性情、真情感、大情怀。 样力量。
而取材自广袤大地上的内蒙古故事,挖掘自
宝音就在我们身边。 伟大时代中的真实的事迹,也成为电影创作的富
矿,总是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注入榜样力量。
《片警宝音》中的宝音,“乍一看是个朴素、平 片警宝音,曾在现实世界里打动了主人公身
凡的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尹鸿说,“但深 边的所有人,经由大银幕的渲染,抵达更多观众心
一想,一个普通人又很难做到他的那些事迹、达到 底。
他的那种精神境界。两种反差做得非常充分,这是 无论是平凡岗位上的尽职尽责,还是危难时
影片在塑造人物上的成功,更源自人物本身的精 刻的勇毅前行,那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
神力量。” 的绝不罢休”的精神力量始终温暖人心、给人希望。
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看来,电影 正如《片警宝音》制片人呼和巴特尔在华表
“
作为一门大众化的艺术样式,能够也应当以润物 奖的颁奖典礼上所说:今天是在内蒙古大地上工
无声的方式,为人民抒情、为时代立像、为民族铸 作的千千万万的‘宝音’获奖了,我是替他们来领
魂。《片警宝音》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奖。”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