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1期
P. 15
时政聚焦
同志们、朋友们! 古人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伟大梦想
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 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
开放精神。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 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
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 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
践。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 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自 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
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 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
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 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
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 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
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天行 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
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 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
延 5000 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以数千年大历 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
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 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
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 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
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毛泽东 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同志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同志们、朋友们!
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江河之所以能
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 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
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 的洪荒伟力。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
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 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
潮。”“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 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
设一个新世界。” 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
改革开放之初,虽然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 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面对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设计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了用 70 多年、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 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
伟蓝图,没有非凡的胆略、坚定的自信是作不出这样宏 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远的构想和决策的。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
40 年来,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朝着这个 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
伟大目标前进。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 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奋斗目标,形成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 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
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发 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 (新华社北京 2018 年 12 月 18 日电)
2019 年第 1 期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