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2020年党教版03期
P. 17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0·3
理和社会治理。 相关链接
国家治理在广义上涵盖对国家
一切事务的治理,等同于治国理政。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广义的国家治理同时涵盖了纵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横向、时间、空间等四个维度。在纵
力建设,系统地总结了“中国之治”的 13 项制度原则。国
向上,涵盖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
家治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
以及组织、个体层面的治理;在横向
多个维度的制度安排,其中社会治理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
上,涵盖政府、市场、社会等领域的治
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
理。在空间范围上,涉及东中西等不
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
同地区、不同省市县的协调与管理;
行。要讲究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
在时间维度上,涉及从宏观上制定当
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
下和未来的发展战略。
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理是
当国家治理与地方治理、基层
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
治理同时出现时,国家治理主要指提
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
供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承担跨区域协
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
调治理的职能。全国性公共产品包
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
括国防、外交、国家安全、货币、法治
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环境、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公共服务
等,这类公共产品为公民人人均等享
有,且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同时, 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治理 元化、个性化等特征日益突出;与此
由于区域之间是平级关系,跨区域治 重心向基层下移”。推进改革发展稳 同时,单位制的管控职能日益缩小,
理或区域协调发展往往需要高层级 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动党和国家 基层社会治理需求不断提升,二者交
政府计划、指挥、协调、控制,这也是 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 汇对当前社会治理领域提出了一些
国家治理的应有之义。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的挑战。
当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同时出 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城乡、社区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的领导
现时,这里的“国家”指“state”,即 是社会的基础单元,是各种利益关系 不能缺失、不可替代,作为基层社会
政治联盟或拥有公共权力的机构,而 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 治理的核心力量,党的建设水平直接
不是民族国家“nation”,后者是广义 建设的着力点,因此,具体社会事务 关系到基层社会治理的质量,而基层
的国家,包含了社会。国家治理主要 治理主要指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质量又反过来影响党领导
指政党治理、政府治理、政社关系等 概念约等于基层治理概念。 根基的稳定与否。因此,将党建问题
三个层面。国家与社会划界而治,同 与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结合起来,应该
时国家在社会失灵时发挥元治理作 三、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是新时代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用。 创新的时代要求 的主要思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
社会治理具有两层内涵,即社 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
会治理体制和具体社会事务治理。 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 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
当社会治理意指具体社会事务治理 新,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因此,在基层
时,在大部分时候,社会治理与基层 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建
治理是重合的,即基层社会治理。党 我国社会发生明显变化,流动性、多 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功能,提高基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