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2020年党教版03期
P. 16
SJDDJYB 特别策划
核心提示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
从党的十四
届三中全会提出 的发展之路
“社会管理”的概
念,到党的十八届 文 | 午 言
三中全会首次提
出“社会治理”,再
到“构建全民共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 治理的理论表述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共享的社会治理格 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推进国家治
局”,“完善党委领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重要会
导、政府负责、社会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 议,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
协同、公众参与、法 程,社会治理的成效决定了政府治理、国 的社会治理制度”。这次会议对社会治理
治保障的社会治理 家治理的成效。这次全会的召开,为我国 理论建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重要的创新 :
体制”,“建设人人 的社会治理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方针指南, 一是将社会治理置于国家治理体系这一
有责、人人尽责、人 彰显了社会治理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 重要地位;二是实现了由“社会治理体制”
人享有的社会治理 向“社会治理体系”的转变;三是增加了
共同体”,我们党在 一、“社会治理”理论的提出与深 “民主协商”“科技支撑”作为社会治理体
社会治理领域进行 化 系的组成部分;四是强调重视制度权威,
了不懈的探索,推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五是提出
动了“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党的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概念;六是
理论不断向前推进 正式文件中,是 2013 年召开的党的十八 重视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
和完善,并最终形 届三中全会。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 格局;七是将社会治理置于国家安全体系
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一部分,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政治地位。
主义社会治理的理 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至此,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进入到了一
论体系与实践创 化”,并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 个新境界、新高度,实现了质的飞跃。
新。 高社会治理水平”的要求,这标志着中国
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变化。2015 年,党 二、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地方治
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全民共建 理、基层治理的概念辨析
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决策论断。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 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国家治理、
告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 地方治理、基层治理、社会治理四个概念
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打造共建共 及其关系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甚至误用,
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各治理主体不甚清楚
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 自己的治理边界,不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
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纵向看,国家治
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 理体系包括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和基层治
业化水平”。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理;从横向看,国家治理体系包括国家治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