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1期
P. 46

SJDDJYB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西关村的“蝶变”



             文 | 斯琴高娃









                 走进西关村,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楼房与宽敞笔直                       们这些没文化、没特长的农民靠什么生活?”村民胡生
             的道路,路面干净整洁。说起西关村的变化,阿拉善左                         红在当时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这也是大部分村民最关
             旗巴彦浩特镇西关村村民杜桂英的脸上满是笑容。                           注的问题。经过多次协商,西关村 163 户村民用房屋
                 今年 67 岁的杜桂英 1977 年搬到西关村,她家生                  拆迁补偿金以每平方米 1600 元的成本价购买了福利
             活的变化就是西关村的缩影。“那些年,4 个孩子 1 个                      房,并获得 1 万元的装修补贴,村民们的“安居梦”变
             老人,一家 7 口人挤在 80 多平方米的土坯房,生活就                     为现实。同时,这次改造工程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
             靠种地,遇到年成好还能有些结余,要是遇上旱涝,一                         1500 万元。
             家人吃饭都成问题。”说起以前的日子,杜桂英忍不住                             解决了村民的住房问题,集体经济也壮大了,如何
             感慨起来。如今,她和丈夫住在 90 多平方米的楼房里,                      使失地农民再就业,就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又一
             家里买了新家具,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难题。2014 年,在村民们的期盼下,由西关村“两委”
                 西关村位于巴彦浩特镇西北角,占地面积 2 平方公                     牵头,村民投资入股的西关众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
             里,现有村民 196 户 387 人。作为盟府巴彦浩特的城                    立了。公司成立后,通过承揽小区物业管护和建筑工程
             中村,这里曾经是全盟最早发展设施农业的,但由于耕                         建设等获得发展。胡生红成为众成实业旗下物业公司
             地少,缺少支柱性产业,居民找不到增收致富的渠道,                         的一名管理人员,他说:“以前看天吃饭,风吹日晒辛苦
             村庄环境脏乱,村民房屋破旧,紧邻盟府却始终难觅发                         一年,兜里也落不下几个钱。现在,每个月有固定工资,
             展之路。2013 年,巴彦浩特西城区旧城改造全面动工,                      年底还有上万元的分红,心里越来越踏实,日子也越过
             西关村紧紧抓住改造机遇,让村子走出低谷实现转型。                         越滋润。”
             经过村民讨论和村“两委”拍板,西关村与两家企业以                             目前,西关村正在发挥自身地理优势,开发仓储、物
             村企联建的形式达成合作,西城佳苑、丽水嘉园两个小                         流、住宅楼开发建设等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承揽西城
             区开工建设。当时,就算在村里生活了 30 多年的杜桂                       区行政办公楼的物业管理、绿化管护、住宅小区物业管
             英也万万没想到,2013 年的那次改革,让西关村发生了                      理等,拓宽村企业务和村民致富渠道。西关村党支部书
             翻天覆地的变化,低矮破败的土坯房被一幢幢整齐的                          记胡文婕说:“这一切都才开始,未来将更美好。”
             楼房所替代,坑坑洼洼的乡间小道变成了宽阔平整的                              村子富裕了,人居环境好了,在西关村“蝶变”的过
             柏油马路,脏乱的环境变得整洁有序。                                程中,村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现在,西关村村民连续 4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如今,老百姓已逐渐意识                       年拿到每人每年 1 万元的分红,60 岁以上老人每月都能
             到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件利国利                          领到 500 元最低生活保障金,村里还为 45 岁以上村民
             民的大好事。但改造若是放在 10 年前,别说面朝黄土                       每年缴纳 1000 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考上大专以上
             背朝天的农民了,就连村干部也是手头边改造,心里边                         院校的孩子发放 1000 至 2000 元不等的助学金……“老
             打鼓。原有的土地和房屋被征用、拆迁,就意味着一辈                         有所养、中有所为、少有所教,大家腰包鼓了,村子越来
             子靠种地养家的农民不仅要失去现有住所,还要失去                          越美了,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生活在这样的西关村,我觉
             赖以生存的土地,这让不少村民打起了退堂鼓。“老房                         得幸福又踏实!”西关村村民胡彪业有些激动地说。■
             子拆了,新房子我们住得起吗?种了几十年地,以后我                                               (作者单位 :阿拉善日报社)
             44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