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实践09期 印刷版 PDF
P. 21
2022年第9期/总第1449期
实践/每月1日出版
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 推动共同富裕,将各族群众对发展 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
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 的新期待转化为共同的前进方向, 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
茂。要深入挖掘利用好各地的历 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 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新中国
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教育 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铸牢中华 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
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准确认识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意义。 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
文明起源和内蒙古历史,把铸牢中 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和党 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贯彻到 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 大融居的新特点,各族群众共居共
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 动纲领,聚焦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 学共事共乐的社会需求愈加强烈。
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 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
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为铸牢中华 展新路子,聚焦加快建设“两个屏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文化基础。 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切 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 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摆在 要持续抓好推行使用国家统
史观教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准确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 编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
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人民创造 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教育各级领 字工作,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
的,准确认识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 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上项目、抓 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教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 工作,都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育条例和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制度保障中实现的,准确认识今天 意识作为重要标准和要求,赋予所 法办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的一切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 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 为推动相关工作打好法治思想基
斗的结果,明天仍然需要各民族共 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础。要立足实际完善促进各民族
同团结奋斗,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 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 交往交流交融的措施,将少数民族
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 义。要站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 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
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定不移感 定屏障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推进 管理体系,优化公共服务管理,打
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我区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既是重 通工作堵点和信息孤岛,完善各民
要经济任务,更是重大政治任务,深 族融入城市的政策措施、制度保障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 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加强战 和激励机制,推动实现流入人口与
主义现代化,夯实中华民族共 略研究,健全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建 本地居民享受同城待遇,创造更加
同体的经济基础 设,强化协调推进,着力改善边境地 完善的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
区基本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条件, 共乐的社区环境和社会条件。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 强化人口和产业支撑,作好安边固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将铸牢中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 边兴边这篇大文章,确保边境安宁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创建工作
不能少。没有各民族共同奋斗,就 和边疆稳固。 的核心目标和评价标准,全员、全
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各 域开展创建工作,加大公共文化服
民族共同发展,也不是社会主义现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 务场所、重点行业、窗口单位、群团
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交融,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 组织、新经济组织等创建力度,完
必须有牢固的物质基础。进入新 社会基础 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不断提高
时代,各族群众对缩小贫富差距、 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实现共同富裕有了更高的期待。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 责任编辑 :史泽奇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