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9年8期
P. 57

文化彩虹 /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 / 文化彩虹


 绣出锦绣致富路  授给农村妇女,使他们掌握了居家增收的一技之长,同                           够制作包括棉麻、真丝、皮革等材料制成的服装、装饰画、


          时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幸福生活氛围。                                   生活家居用品、办公用品等 1072 种刺绣产品。
              2016 年以来,科右中旗在全旗 173 个嘎查集中举                        面对前景广阔的刺绣市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没
          办刺绣培训班 100 期,共培训绣工 1 万多人次。通过绣                      有故步自封、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通过融汇多种针法,大
          工们的“传帮带”,共培养出可承接国际订单的一级绣工                          胆借鉴苏绣、湘绣等高端刺绣技巧,打破蒙绣粗放质朴
          1300 余名,承接国内订单的二级绣工 5000 余名、三级                     的传统风格,用“柔中带刚、粗中有细”的表现形式,在竞
          绣工 8000 余名,其中有高级绣工 300 余名、男秀工 100                  争激烈的刺绣市场中赢得青睐,与湖南骄阳湘绣厂、深
          余名。                                                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展览馆及内蒙古
                                                             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展合作,全面提升了科右中旗蒙古族
               形成独特的产业模式
                                                             刺绣作为非遗传统工艺的品牌形象。
              科右中旗通过“企业 + 协会 + 基地 + 农牧户”的
                                                                  带动农牧民稳定增收
 兴安盟科右中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史书  乡”“内蒙古自治区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称号,蒙古  模式,先后扶持成立了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记载,“东胡游牧”至今已有 2000 余年历史。在农耕文  族刺绣 3 次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全国性的展览活动,  图什业图民族手工艺协会、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  通过近 3 年的组织培训、生产实践和宣传营销,在
 明和游牧文明的交织碰撞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  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大庆兴安盟文创大赛中获  会,完善了蒙绣产业的组织架构。  科右中旗掌握蒙古族刺绣手艺的农牧民年龄分布从 18
 化。科右中旗的蒙古族刺绣“始于宫廷王府、兴于百姓  得金奖,在全区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刺绣及剪纸项  沃尔墩公司没有走整体工厂化的发展路线,而是采  到 70 多岁不等,他们个个都是守护者,人人堪当传承人。
 民间、隐于市井村落”,是当地特有的草原文化瑰宝。近  目精品评选活动中获得最佳针法铜奖,并获得自治区文  用“车间 + 合作社 + 农牧户”的生产模式,在各苏木镇  2018 年,科右中旗 2895 名贫困妇女依靠蒙古族刺
 年来,科右中旗在中宣部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大力支  联“草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民间文艺作品”资金支持。  设立 51 个生产车间和刺绣培训基地,采用订单模式,由  绣产业实现人均年增收 2000 元。预计到 2020 年,建档

 持下,在兴安盟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下,开展了以“蒙古  绣工作品《芍药绽放》被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协会发展客户、建立销售渠道,企业与客户签订合同,企  立卡贫困户年增收将达到 5000 元。目前,全旗从事蒙
 族刺绣——‘绣’出农牧民新生活”为主题的大众创业  作为礼品赠送给了马耳他驻华大使,获得了很高赞誉。  业根据订单需求回收刺绣产品,销售给客户。企业与绣  古族刺绣的农牧民超过 2.1 万人,已实现 1800 余万元的
 行动,与脱贫攻坚、农牧民素质提升、乡村振兴相结合,  2018 年 9 月,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品亮相巴黎服  工的合作以统一培训管理、统一材料发放、统一成品回  产销收入。其中,有 500 名技艺精湛的绣工年收入平均
 探索出了一条“居家就业、巧手致富”的脱贫攻坚新范例 ,  装服饰采购展及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中国国际时装周、  收、统一收入结算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  达 3 万元以上。在产业发展带动下,60 余名大学生学成
 成为内蒙古脱贫攻坚战场上一道亮丽风景线。  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2019 年 7 月 19  务协会主要负责全旗 12 个苏木镇对接服务工作,开展  返乡,或依托刺绣产业立定脚跟,或以此为支点找到了
 日,科右中旗举行万人刺绣培训大会,10573 名绣娘创造  线上线下销售,参加各地展销会,进行产品推介。通过独     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从民间走向国际舞台
 了“规模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技艺展演”大世界基尼斯纪  特的产业模式,农牧民绣工在家中就可以接收订单,他
                                                                  绣出奋斗逐梦的崭新画卷
 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历经数百年沧桑,从宫廷走向  录。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正逐步走向国内、国际舞台,  们大多村连村、户挨户,经常聚在一起学习刺绣技艺、交
 民间,被蒙古族群众接受并广泛融入生产生活,成就了  成为科右中旗脱贫攻坚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富民产业。  流刺绣经验,潜移默化地扩大了“朋友圈”,眼界随之开  对比科右中旗发展刺绣产业前后 3 年的变化,邻里
 这门技艺最广泛的传承基础和最深厚的文化根基。党  阔、情感随之丰富、生活随之多彩。                   之间“三五成群、家长里短”的现象越来越少,取而代之
 积淀深厚的群众基础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                                    的是一派昂扬向上、和谐文明的崭新气象。
               研发特色刺绣产品
 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2019 年 7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  技能培训是蒙绣产业发展迈出的第一步,庞大的绣         通过发展蒙绣产业,改变了农村牧区依赖土地的
 记在内蒙古赤峰考察时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  娘群体是蒙绣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保障。科右中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当地不断完善基础设  传统生产方式,实现了足不出户创业增收,加快了农牧
 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  旗旗委、政府把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  施,扩大产业基地,打造研发团队,加强传统手艺与现代  民融入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汇聚了绿色低碳的“金
 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乘着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  战的重要产业平台,成立了刺绣产业发展专项推进组,  审美的结合,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样图创作,提高  山银山”,更激发了脱贫群众逐梦新时代的热情和干
 遗产的“东风”,分散在科右中旗各地的草原绣娘走到一  在全旗范围内开展刺绣技能的免费培训。科右中旗人  蒙绣产品的经济价值和时代标识。目前,刺绣产业基地  劲,唱响了草原儿女感恩时代、同心向党、同向同行的
 起,重拾刺绣这门“与生俱来”的技艺,因“绣”得业,以  大常委会主任白晶莹作为“刺绣扶贫计划”发起人、推进  配有缝纫车间、刺绣实训车间、成品室、研发室、展览室,  嘹亮赞歌。

 “绣”兴业,开启了奔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组组长,带头进行技能培训,利用早晚时间和双休日,走  能同时容纳 1000 人工作,现已入驻 660 人,其中 40%      (兴安盟委宣传部供稿)
 科右中旗先后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刺绣文化之  乡串村,把自幼从母亲那里学到的刺绣技艺,手把手传  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全国共设有 50 处销售合作点,能                责任编辑:张  晶


 54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 年第 9 期  55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