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党教版11期 最终印刷版 PDF
P. 31

坚定历史自信    创造历史伟业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1·11



 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动群团工作改革创新,更好  力,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民  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党从正本清源入手加强宣传思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
 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作用。  法典、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监察法等法律,修改  想工作,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分别召开文艺  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
 我们以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推进人权事业  立法法、国防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加强重点领域、  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  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
 全面发展。  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  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        化影响力明显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领导深化以司法责任  议,就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了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
 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  制为重点的司法体制改革,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  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思想文化领域向上向好态势  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

 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  革,加强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制约,开展政法队伍  不断发展。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
 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教育整顿,依法纠正冤错案件,严厉惩治执法司法腐  指导实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中  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
 (六)在全面依法治国上  败,确保执法司法公正廉洁高效权威。  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神力量。
 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社会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  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  (八)在社会建设上
 义法治建设。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违  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  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治理
 法不究等问题严重存在,司法腐败时有发生,一些执  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  党中央明确提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  明显改进。同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美
 法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甚至充当犯罪分子的保护伞,  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执政这一关。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  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
 严重损害法治权威,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党深刻  (七)在文化建设上  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  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党中央强调,人民对
 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依法依规行使可以造  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  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

 福人民,违法违规行使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党中央  抓、两手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振奋了民族  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  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
 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全面依法治  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  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  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
 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  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  化培根铸魂,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  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
 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  络舆论乱象丛生,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模糊、缺乏  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思想  会建设的紧迫任务。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
 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必须坚  斗争精神,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党准  政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  强社会建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  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  度,设立烈士纪念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  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
 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  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学习大国建设。党推动学  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
 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  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建  持续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
 全面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和能力。  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  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  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  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人民  党深刻认识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
 议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问题,就科学立法、严格执  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以人民  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纪念中国  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只有打赢脱贫攻

 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出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统  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  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中  坚战,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
 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  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  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等活动,有  奋斗目标;必须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
 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  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  力彰显党心民心、国威军威,在全社会唱响了主旋律、  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党坚持精准扶
 党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  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  弘扬了正能量。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  贫,确立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
 人民,必须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  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  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  安全有保障工作目标,实行“军令状”式责任制,动员
 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  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发展,繁荣文艺创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  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攻克坚中
 程,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  党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立  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之坚、解决难中之难,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
 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  破并举、激浊扬清,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  党中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  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形成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党
 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党领导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  略性问题作出部署,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的体制机制,确立宪法宣誓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  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我们实施中华  十二万八千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
 精神,提高国家机构依法履职能力,提高各级领导干  制,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守土有责、守土负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脱贫,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
 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  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
 28                                                                                                         29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