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2期
P. 55
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到人民中间去 / 文化彩虹
事业发展提供经费支持。四是绩效评估体系。制定《乌 产生活,不断创作出更多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
兰牧骑考核评估实施细则》,对乌兰牧骑基层演出场次、 品。这些作品先后入选了全国声乐大赛、中国舞蹈展演、
服务情况、文艺创作等内容进行全面考核评估。五是建 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展演、全区优秀剧目惠民巡演等重
立乌兰牧骑联盟平台。组建全市乌兰牧骑联盟,实现全 大活动,入围和获奖数量居全区前列。
市演艺资源的共享共用。 (六)开展“互看互学互评互比互促”活动,全面提升
(二)开展“乌兰牧骑千场惠民演出、百场调演展演” 乌兰牧骑服务基层公共文化的能力。举办全市乌兰牧骑
活动,实现乌兰牧骑服务基层公共文化全覆盖。鄂尔多斯 集中展演,促进各级艺术团体学习交流,提升乌兰牧骑
市直属乌兰牧骑每年为基层群众演出 120 场以上,在每 创作演出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举办中国蒙古舞大赛等重
个旗区展演 4 场以上;各旗区乌兰牧骑每年为基层群众 大活动机会,组织乌兰牧骑队员观摩学习,提升队员艺
演出100场以上,在其他每个旗区调演2场以上。2018年, 术素质。开展全市乌兰牧骑冬日大练兵大提升活动,有
全市乌兰牧骑下基层惠民演出 1100 余场,覆盖全市 736 效提升乌兰牧骑服务基层公共文化的能力。
个行政嘎查村,并延伸到街道社区、厂矿企业、学校军营等
三、在把好方向与推进改革、接力传承与不断
场所,实现乌兰牧骑流动文化服务全覆盖。
创新中,推动乌兰牧骑流动文化服务取得更好效果
(三)打造“乌兰牧骑 +”综合惠民服务,打通服务群
众“最后一公里”。我市以“乌兰牧骑 +”的方式,组建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乌兰牧骑事业发
了 18 支“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从 2018 年 11 月初到 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乌兰牧骑工作提出了全新的
2019 年春节,利用 3 个月时间,不断开展灵活多样的文 要求。今后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加强和改进乌
艺演出、文艺辅导、政策宣传、医疗服务、科技服务等综合 兰牧骑工作,不断探索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流动文化
性惠民服务活动,让农牧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民生” 服务体系,让乌兰牧骑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带来的美好生活。 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把准职能定位。围绕“演出、
(四)加强培训辅导服务,激发基层公共文化队伍的强 宣传、辅导、服务、创作、创新”职能 , 不断提高精准服
大活力。我市充分发挥乌兰牧骑专业文艺团体优势,深入 务的能力和水平,做实做强乌兰牧骑的辅导服务职能,
基层开展文艺辅导培训服务,积极辅导广大农牧民参加农 繁荣基层文化。二是畅通队员进出机制。创新选人进
牧民文艺汇演、乡村文化节、百日广场文艺演出等群众文化 人渠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编制不足问题,
活动,精心编排的情景歌舞节目《美好家园》荣获全区农牧 积极探索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灵活
民文艺展演一等奖。在乌兰牧骑的带动下,全市 1000 多 多样的分配形式,引进编创等紧缺人才。三是推动文
支业余文艺团队围绕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常态化地开展惠 艺创新。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从传统文化
民演出活动,涌现出电视栏目“达拉特乡土风”等一批群众 中汲取营养,搜集整理民间文化遗产,挖掘民族文化内
喜爱的文化品牌,农牧民群众参加文艺活动的热情和参与 涵,结合时代主题,加强创作创新,努力推出更多“接
度得到了极大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强烈。 地气、留得下、传得开”的优秀作品。四是实施绩效评
(五)扎根生活沃土,创作出更多农牧民喜闻乐见的 估。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对乌兰牧骑开展流动
好作品。我市开展草原文艺英才走基层创作采风演出 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估,把乌兰牧骑流动文
活动,邀请纳森、呼斯楞等全国知名文艺工作者同我市 化服务作为考核乌兰牧骑和乌兰牧骑队员的重要指
乌兰牧骑队员、编创人员共同创作采风、进行公益演出, 标,将考核评估结果与经费支持、队员激励直接挂钩,
提升创作水平,并将活动成果拍成电视纪录片《梦开始 推动乌兰牧骑更好地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为农牧民服
的地方》,在北京卫视、内蒙古卫视等媒体播出,取得良 务。
好收视。全市乌兰牧骑队员和编创人员在服务农牧民 (作者系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演出辅导的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了基层人民群众的生 责任编辑:张 晶
2019 年第 2 期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