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12期
P. 50
实践探索 思想理论版 2020·12
是采、写、编、评、拍、摄、剪、导等业务基本功不扎 见》),为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 求。其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建设是第一要务, 育改革的时代命题。
实。现实中,业界需求的传媒人才是“上手快、能力 指明了方向。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 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 (二)跨学科培养。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科多是在
强、业务精”,而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的学生往往只能 养人,这是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必须厘清 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重中之重,构建思想政治 文学学科相关专业基础发展或演变而来的,传统的
在具体的岗位中,通过二次学习弥补欠缺的职业技 的三个根本性问题。 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三位一体”新 教学主要依赖文学学科为主的社科类培养模式。从
能。 (一)为谁培养人。新闻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的 闻传播育人体系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培养会使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新闻传播学需要与其他
(三)新业态与旧思维之间的矛盾。技术是传 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新闻教育事业根本目的是为党 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学科进行学科交叉。全媒体时代需求的“全媒体型”
媒行业发展关键要素之一。新技术催生新业态。 的新闻事业培养合格可靠的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 是新闻传播教育的基本目标。此外,通过“部校共 人才需要掌握多种信息表达技能,例如数据新闻、大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 指出 :“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 建”“校媒互聘”,提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理论体系 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这就需要媒体从业人员首
块链等技术日新月异,面对日益复杂的媒介生态, 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总 构建能力、重点任务统筹能力,打造新闻传播协同育 先具备从社会视角切入寻找新闻点的能力,再就是
在技术逻辑的导向下,传媒行业重新洗牌,媒介生 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新闻教育工作提出了明 人“先锋队”和“示范区”,培养新时代国际新闻传播 具备数据挖掘、使用、编辑能力,还需要对数据进行
态全新变革。现如今,数字媒介已成为用户获取新 确要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教育工作的灵魂, “预备队”和“后备军”。 视频、图片、声音、动画等方式的可视化呈现等。在
闻的主要来源,算法驱动的智能化信息平台已经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 这一过程中,需要新闻传播学与社会学、心理学、计
为当前社会核心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AI 与相关 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新闻传 三、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 算机学科、统计学甚至高等数学等学科的交叉,仅凭
技术的结合正在赋能与重塑整个新闻业和信息传 播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 落脚点——走好三步融合路 原有的新闻传播学科课程内容难以培养熟练进行数
播生态。新闻传播教育思维模式还停留在广播、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 据新闻采编的媒体从业者。高校需要突破原有的教
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上,教材编写也停留在旧业态 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党的新闻教 (一)部校媒合作。“部校媒共建”是“部校共 学模式,开展学科融合和新领域开发,在多种学科交
上,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和新业态要求。习近平总 育事业的根本保障。 建”“校媒共建”模式的 2.0 版本,是一条政产学研 叉的基础上,培养适应全媒体时代需求的应用型新
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天,宣传 (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对新闻传播教育 合作互动、深度融合的新路子,能更加充分发挥各自 媒体人才。
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 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是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和新型 优势,优化配置资源,真正实现学界与业界联动、教 (三)跨地域交流。跨地域交流包括跨地市、跨
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 传媒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按照《意见》要求 :“形 学与科研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部校媒共建”以 省级行政单位、跨国合作等形式,通过“走出去,请
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 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全媒化复合 传媒产业的最新需求为驱动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 进来”“联合办学”等模式探索新闻传播教育改革
破。‘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 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 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探索构建具有全媒体 的方向,进而打造新闻传播教育命运共同体。新闻
事而制。’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 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 时代特色的教育体系的新模式。在具体形式上,可 传播教育改革是各个高校面临的共同课题,每个地
加需要创新。”传媒新业态倒逼新闻传播教育转型、 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全 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有效机制,形成持续良性 方也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改革探索,也都有不同程
创新,探索新业态下的新闻传播规律和教育规律已 媒体时代新闻传媒人才除了有过硬的基础学科底 循环,破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难题;通过业界学界 度的经验做法和心得体会,高校间抱团取暖,通过
经迫在眉睫。 子,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熟练操作各种设 互聘、人员相互交流、共建管理机构、共建人才队伍、 组织建立联盟或协同发展组织等形式,共同探讨改
备,掌握多种新媒体技术,成为“理论深、技术优”的 共建融媒体智库等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共 革路径,借鉴改革经验,既可以取长补短避免走弯
二、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 应用型人才、“业务精、能力强”的专家型人才、“多 建精品专业课程、共建实验教学平台、共建实践基 路、冤枉路,还可以通过“先进”带“后进”提升协
着力点——厘清三个问题 学科、善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思路广、思维活”的 地、共建融媒体工作室等方式提升新闻传播专业学 同发展。
创新型人才。 生的“十八般武艺”;通过融媒产品输出和理论成果 (作者单位:实践杂志社,本文系 2018 年度
2018 年 10 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关 (三)怎么培养人。这是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 输出探索团队建设新模式和合作共赢新渠道。换言 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 [ 项目批
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 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意见》提出了新局面、新模式、 之,“部校媒共建”就是通过各方抱团取暖的方式, 准号:2018NDC024 ])
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以下简称《意 新目标、新发展、新领域、新范式、新台阶 7 个方面要 用资源互补的形式解决媒体融合发展和新闻传播教 责任编辑:张晶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