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10期
P. 58
文化彩虹 / 文化长廊
蒙古族服饰:草原上的亮丽风景
贺 艳
蒙古族服饰主要包 主,马上活动的时间比较
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 长。因此,其服饰必须有
等,因地区不同,在式样 较强的防寒作用,又便于
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 骑乘。长袍、坎肩、皮帽、
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 皮靴自然就成了他们的
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 首选服饰。这种服饰,后
鞍马骑乘。蒙古族长期 稍经改革,沿用至今,牧
生活在塞北草原,不论男 区男女均穿用,分夹、棉、
女都爱穿长袍。长袍下 皮 3 种。冬装多为光板
摆均不开衩,衣襟及下摆 皮衣,以羊裘为里,也有
多用绒布镶边,穿着时稍 以绸、缎、布作面者。夏
向上提,通常以红、绿绸缎做腰带。2014 年 11 月,“蒙古 装多为布、绸、缎、绢等料。
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为挖掘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服饰文化,从 2003 年
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起,内蒙古开始创办“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到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 2018 年,已经成功举办了 15 届。艺术节的参赛代表队
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用植物的叶子将自己修饰 也从最初的 18 支增加至现在的 156 支。越来越多的人
一番,后来又取用打猎的兽皮做衣服。在北方游牧民族 开始了解、喜欢和关注蒙古族服饰文化。
的岩画上,已经看出蒙古高原的古人类在腰间围着一 近年来,“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不但吸引了
条短短的兽皮裙,头上插着长长的羽毛,有的臀部还有 俄罗斯、蒙古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积极参与,还
尾饰。而且已经有了大量粗拙的石环、骨饰等物品,说 将蒙古族服饰文化推向了世界舞台。这个已走过 15 年
明在很早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就有审美意向和审美追求 发展历程的艺术盛会,逐步让 28 个蒙古族部落服饰文
了。 化之美走出草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据考古资料证明,蒙古族的服饰与中国古代北方游 “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加强了蒙古族服饰
牧民族的服饰是一脉相承的。据《汉书·匈奴传》记载, 文化与中外服饰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互动,推动了蒙古族
“食畜肉”、穿“皮毡裘”的匈奴妇女头饰与察哈尔妇女的 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艺术节在收获无数“点
头饰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饰文化,又传给了鲜卑、柔然、 赞”的同时,形成了熠熠生辉的蒙古族服饰艺术品牌,打
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当然也传给了蒙古族。这些民族 造着属于世界的蒙古族“时装周”。
服饰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适应高原气候而产生。 蒙古民族服饰,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自己的审美特征,偏爱鲜艳、光 成部分。从上古到蒙古汗国,从元、明、清至今,随着历史
亮的颜色,这些色彩色调明朗,能使人身心欢娱。蒙古族 的发展,历代蒙古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
又崇尚白色、天蓝色这样纯净、明快的色彩。蓝天白云, 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吸收兄弟民族服饰之精华,逐
绿草红衣,形成一种天然的和谐。另外,从蒙古民族服饰 步完善和丰富自己传统服饰的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
的款式看,褒衣博带,既能体现人体的曲线美,又能体现 彩、缝制工艺,创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
蒙古牧人宽厚大度、粗犷坦荡的性格。 的服饰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蒙古族居住于蒙古高原,气候寒冷又加之以游牧为 责任编辑:张 晶
56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