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实践理论版9期
P. 20

实践视点



                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重点





                                                              吴长青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                            台新的政策,都要有利于促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有

               的生命线。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共同性                             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要逐步更多针对特定
               与差异性之间的关系、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要                             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减少同一区域内民族之间的

               求,深刻理解和把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                             公共服务政策差异。
               性,促进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巩固发展民族团
               结大局,是努力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点所在。                                    正确理解和把握民族共同性与差异性

                                                                    之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民族政策

                                                                        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团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总结我国民族区                            结进步创建活动,关键要厘清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域自治制度实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鲜明提出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
               了“两个结合”的基本要求。一是统一和自治相结合。                             己的特点,但要看到各民族的差异性不断缩小、共同性

               团结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不断增多是历史趋势,同时民族特点、民族差异性将长
               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国家的统一,                             期存在也是客观现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
               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同时,                            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追求,不能用各民族的意识取代

               在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法律实施的基础上,依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能笼统地把“同”和“异”放到
               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使各民族在祖国大家庭里,                             一个层面上看待,“同”是方向、是前提、是根本,共同性

               既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又各得其所、各尽所                            统领差异性,没有共同性就谈不上共同体意识,不能本
               能、各展所长。二是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                             末倒置;“异”是历史的、具体的,是丰富多彩的,不能用
               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                             差异性取代共同性,也不能用一个民族的独特性取代其

               所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都是党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                             他民族的多样性。增进共同性,不是要取消民族之间的
               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而不是某个民族独                             差异性,更不是要消灭哪个民族,而是要不断增强中华

               享的自治和独有的地方。在自治地方,各民族享有平等                             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的法律地位,共同建设各项事业。为了更好地实现各民                             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
               族平等,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民族地区发展                             切艰难险阻,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精神力量。同时,

               的优惠政策,其目的都是为了逐步缩小差距、增进民族                             还要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保护和传承各民族
               团结。我们既要看到民族发展上的差距,也要看到地区                             优秀传统文化,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

               发展上的差距,无论是修订完善已有的政策还是研究出                             化、创新性发展。
               18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