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6期
P. 34
SJDDJYB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奋斗在一线
韩 军:
水稻种植的拓荒人
文丨邱金鹏
脱贫攻坚故事汇
看到我们的水稻种植如此成功,村民们都乐坏了,这下子,大家伙的 刚过小满节气,中午的气温却接近 30 地进行“旱改水”,同时成立了双榆种养殖专
心思都动起来了,入股的人多了,来合作社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 摄氏度,人在田埂上站了不过几分钟,就满 业合作社进行全面引领发展。
——韩 军 身大汗。韩军顶着烈日在稻田边来来回回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农牧民从观
丈量,为百姓这份来之不易的脱贫产业苦 望变为逐渐走进大棚、拿起了农具,每天 100
苦思量。作为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双榆 多元的劳务收入迅速地凝聚了全屯的劳动
树嘎查的驻村第一书记,他每天的日程都排 力,从一无所知到一知半解再到熟练地使用
看到我 得满满的。眼下,正值水稻插秧时节,从早 新型育苗机,村民们的积极性被火热的创业
们的水稻种 上太阳露头来到田间地头,直到傍晚太阳下 场面带动起来了,合作社成了老百姓的新话
植如此成功, 山,他常常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题。
村民们都乐 “刚来时,嘎查的 1350 亩盐碱地已撂荒 2016 年,630 亩水稻试种成功,亩产 500
坏了,这下 7 年了,种啥啥不成。我提出种水稻试试, 斤。经过检测,水稻中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
子,大家伙的 但村民们都不认可,他们一直都是靠种玉米 元素——弱碱、富硒,两种微量元素集一身的
心思都动起 和畜牧业过日子,畏难情绪严重。”说起种水 水稻在市场上极为抢手,价格比普通水稻贵
来了,入股的 稻,韩军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以前老 上一倍。“看到我们的水稻种植如此成功,村
人多了,来合 百姓一亩地只能收入 50 元到 80 元,多少年 民们都乐坏了,这下子,大家伙的心思都动起
作社打工的 来‘种地不收、不种又不行’的现状让村民 来了,入股的人多了,来合作社打工的人也越
人也越来越 由无奈变得懒散,过上好日子的希望越来越 来越多。”对于种植水稻,韩军信心满满。
多。
渺茫,只能靠补贴过日子。” 发生转变的不仅仅是种植模式,还有群
这样的窘境在 3 年前开始转变。2015 众的思想观念。
——韩 军
年 9 月,在科右中旗交通局工作的韩军被选 “去年底我家领到了分红 3240 元,土地
派到双榆树嘎查任第一书记。为了摸清嘎 流转承包费 5200 元,给合作社打工又赚了
查情况,他一户一户调研,三大本厚厚的民 1600 元。”54 岁的张春花是双榆树嘎查的贫
情日记成为他不离身的“宝贝”,里面记着 困户,家里三口人,基本没有收入来源,加上
嘎查 363 户的基本情况、大事小情和民意诉 身体不好,生活十分困难,她说,“家里的 26
求。他给自己的民情日记起名为《转变》,简 亩地荒了五六年了,多亏了韩书记,在他的帮
单的两个字,饱含了他对这片土地和群众的 助下,我家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年底按本金
深深热爱。 的12%分红。靠着种水稻,就让我家脱了贫。”
基于对嘎查情况的掌握,韩军找到了贫 为了尽快定下今年的水稻销售订单,韩
困的根源,他决定引入水稻这一从未在嘎查 军又开始马不停蹄地东奔西走起来。他同
种植过的作物,为贫困群众量身制定产业脱 时正思谋着,要赶紧筹划建设催芽基地和大
贫计划,采取“土地流转 + 土地入股”相结 米加工厂,好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让农牧
合的办法,以“党员带头入股 + 嘎查集体入 民的腰包更鼓一些,让贫困群众脱贫的脚步
股 + 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的模式,对盐碱 更坚实一些。■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