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实践02期 印刷版 PDF
P. 73
2022年第2期/总第1442期
实践/每月1日出版
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的精神 的时代内涵,深入挖掘和阐发中 促进形成各族人民对构筑中华民
家园是各民族共同构筑的。我们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提 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认同,让
要充分认识、正确把握中华文化 炼 中 华优 秀 传 统文 化 的 精 神标 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坚持推动 识,将其转化为各族人民的精神 要顺应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文明相通、文化相融,让各族人民 追求和行为习惯。要创新中华优 的历史趋势,全面加强推广普及
打心眼里热爱中华文化,从血液 秀传统文化表达形式,以符合各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
中认同中华文化,让中华民族共 族人民民俗传统的形式把中华优 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书同文、语
同体意识深深根植于心灵深处, 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 同音、人同心,使用同一种语言是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要借助现代技术、新的文化载体 各民族的文化纽带,是铸牢中华民
思想基础。 使其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跟上时 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保障。要大
代发展,适应各族人民的文化需 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
二、坚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 求,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参与感, 断增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
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 营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的地域之间经济文化社会交
精神家园 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各族人民在 流,加深各民族之间情感,加强各
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 民族之间联系,促进各民族像石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 化的感染,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 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
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彰 团结奋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共
族伟大复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 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 同创造美好未来。要重视“科技
发展的重要力量。传承弘扬中华 大的民族凝聚力,构筑各族人民 援藏”“科技支疆”“科技兴蒙”等
优秀传统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 共有精神家园。 国家层面对口支援战略的实施,
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路径。 推动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 三、坚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 渠道和平台,通过对民族地区对
族的“根”和“魂”。世世代代的 往交流交融,汇聚起同心共筑 口协作帮扶,从产业对接、劳务协
中 华 儿女 培 育 和发 展 了 独 具特 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文旅开
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 发等 方面给 予倾斜,在教育、文
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促 化、卫生、科技以及公益慈善等诸
强大精神支撑。进入新时代,要 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 多领域与民族地区建立协作交流
充分发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 关系。要不断夯实各民族交往交
文化的重要作用,探索积极有效 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 流交融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思
的路径,采取更加切实有力的措 情深。”党领导下的民族工作之 想基础,促进各族人民相互了解、
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 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根本原 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 因就是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民族 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缩小彼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 观,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 此间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差
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进入新时代, 距,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
国家的新征程上铸就中华文化新 我们要深刻认识促进各民族之间 同发展繁荣。
辉煌。 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性,注重搭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行政
要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 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学院)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