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2期
P. 9

重要论述                                                                                       思想理论版 2020·02



 的,即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的,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  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只有既解决好生产关
 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的。  们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了社会生产力发  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使市  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

 下面,我想结合今天的学习,围绕深刻认识  展活力,通过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  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  的问题,这样才能产生综合效应。
 全面深化改革规律、更好落实各项改革举措谈点  发展要求。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政治体  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我们  同时,我们也突出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

 认识。  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  讲不要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要看            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这就是说,要把
 第一,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  设制度改革,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全面工作水平,就是说要按照生产力发展规律去    握住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
 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  发展,而不要违背规律蛮干。我们要正确运用生  是发展。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

 1883 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说:“正像达尔文发  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  产力标准,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  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

 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  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  展的统一。          供强大牵引,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
 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  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我讲过,  虽然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但上层建  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
 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  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实践充分证明,紧紧扭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  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  就能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强大推动,影响其他
 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现实过程,并不是单线式的    各个方面改革相应推进。

 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  第二,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  简单决定和被决定逻辑。            这里,我还要说到一个问题。马克思、恩格
 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  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不  斯运用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对未
 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  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  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发展,否则往往会出现  来社会发展作出了科学预见。《共产党宣言》提

 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  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  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问题。正所谓“有无相生,  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
 相反。”这段话,十分精辟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  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生产力是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  可避免的。”这就是“两个必然”,是就人类历史总

 的基本内涵。中国古人说的“民以食为天”、“仓  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  随”。在观察社会发展时,一定要注意这种决定和  的发展趋势而言的,是历史规律的必然指向。这
 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等,也包含着这  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这为我  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有机联系。对生产力标  里还要说到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决不会”,马克思
 样的朴素唯物思想。  们分析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准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不能绝对化,不能撇开生产            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我们要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  关系、上层建筑来理解生产力标准。改革开放以  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  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来,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包括一手抓  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

 个社会发展进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  邓小平同志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  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的
 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  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主要是回答了社会主  建设、一手抓法治建设,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  这一重要论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资本主

 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只有把生产力  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  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等,都是符合历  义至今没有完全消亡,为什么社会主义还会出现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多少年来我们吃了  史唯物主义要求的。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那样的曲折,为什么马克思主

 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  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  我们在考虑这次三中全会议题时,就提出要  义预见的共产主义还需要经过很长的历史发展
 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  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  制定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而不是只讲经济  才能实现。学懂了这一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发展
 面貌和发展方向。  走到了极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  体制改革,或者只讲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        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就能坚定理想的主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  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  这样考虑,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  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
 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  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  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

 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改革开放 35 年来,我国  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  信、制度自信,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6                                                                                                           7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