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2期
P. 17

实践视点                                                                                       思想理论版 2020·02



 命共同体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构建生态廊  科尔沁、浑善达克等沙地治理,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  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  制定实施能源技术创新规划,奋力在一些重大能源技
 道和生态网络,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依法开展  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碧水、净土  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术研发、转化应用上走在世界和全国前列。深入推进

 环境影响评价。  保卫战;以加快完善农村牧区环境基础设施为重点,  能力。推动农村牧区产业振兴。推动农畜产品初加工、   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切实把能源消费革命摆在战略
 二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构建绿色宜居城  持续改善农村牧区人居和农牧业生产环境,打好农村  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实现多层次、多环  优先位置,把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重要突破方向,建

 镇体系。推动城镇发展战略分区,科学划分人口重点  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  节转化增值;适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  立完善节能优先制度体系,积极开展节能专项行动,
 集聚区、人口适度集聚区、人口控制优化区和人口适  三是以完善制度体系为主攻方向深化生态文明  本地资源禀赋条件,深入发掘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在生  促进用能结构和方式深刻变革,形成以较少能源消费

 度外迁区,稳步推进城镇发展的战略分区和城镇人口  体制改革。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加快建  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等方面的新功  增量支撑转型发展的良好格局。
 集聚;加快绿色宜居城镇建设,明确城镇绿色空间管  立健全由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  能和新价值;以打造农牧业产业园区、农牧科技园区、  三是转变观念、深挖潜力、循序渐进、换道超车,

 控底线和范围,确定城镇风貌和发展定位,优化城镇  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提升治  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各类示范园区等平台载体为重  打造中国北方数字经济新高地。大力发展“资源型”
 园林绿地系统布局,加快城镇交通系统、管网系统、水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夯实制度基石;进一步健全  点,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  数字经济,释放数据资源新价值。充分发挥内蒙古大
 系统、市政能源系统、环卫系统建设;实施城乡统筹发  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保制度,完善  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再创业、再领先,全力  数据中心先行发展优势,以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

 展重点工程,培育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产业、景  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强区域和流域生  打造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创新能源供给方式,建设  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交换交易等业务为重点,
 观旅游、历史民俗、生态宜居等特色小镇;按照产业兴  态环境监管体制与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自然生态监管  现代能源供给体系。提升优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行  加快大型绿色数据中心和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建设,

 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要求,开展美丽  效率;加快制度改革创新,建立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  业集中度,把煤炭清洁生产和矿山智能化改造作为煤  推动大数据关键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数字资源型产
 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  态补偿制度、行之有效的环境税收制度、多元绿色环  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充分发挥风能、太阳能  业。培育发展“技术型”数字经济,打造信息产业新高
 村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保投入机制等,不断增强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  资源优势,利用风电、光伏发电领域国家优惠政策、科  地。把握数字技术变革趋势,增强核心数字技术创新

 (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动生态环境保  性;牢固树立生态共同体理念,强化整体性、专业性、  技创新成果和智能化技术,不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能力,建立并完善“云上内蒙古”系统平台,发展电子
 护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协调性区域合作,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步伐,全面  逐步解决弃风弃光现象,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分散式  信息制造业,发展呼叫中心、信息服务外包等新业态,

 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创  提升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水平。  开发、跨界输送、就地消纳协调发展,全力打造清洁能  探索推进区块链技术发展应用,加快推进智能终端产
 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推动产业绿色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协  源建设、使用和输出全链条示范区。适应能源市场供  品、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网络通信服务、数字安
 为核心,坚持一盘棋思想,严守“三区三线”,建立健  同转型,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互融互通的产业新  求关系变化趋势,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统筹资源  全等领域产业发展。推动发展“融合型”数字经济,激

 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确保生态功能不退化、水  体系  环境承载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以精细化工为主攻         发转型升级新动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发展数
 土资源不超载、排放总量不突破、准入门槛不降低、环  一是突出特色、亮出绿色、引入技术,发展基础更  方向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煤基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  字农牧业,积极发展智慧绿色能源,推动区域优势特

 境安全不失控,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  牢、层次更高、结构更优、可持续性更好的现代农牧  智能化方向迈进;发挥区域电价优势,推动有色金属、  色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发展“服务型”数字
 阶。  业。调整农牧业内部结构,发挥国家粮食主产区和主  传统煤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硅化工、装备制造、建       经济,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加快发展智慧旅游服务、

 一是确立水资源利用上线,促进人口、经济等与  要畜产品生产大区优势,在保障国家农畜产品供给安  材、新材料、新能源、轻工业等联动发展、耦合发展、循  智慧健康服务,深入推进城乡电子商务发展,推进数
 水资源相均衡。探索实行总量强度双控,把以水定需、  全基础上,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  环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全面改造  字金融和智慧物流发展,发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数

 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作为重要原则,严格水资源保护,  合,擦亮老品牌,创响新品牌,促进农牧业结构不断优  升级,推进战略新兴产业迈向中高端;以能源交易、能  字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壮大互联网平台经济,加快分
 加强用水需求管理。  化升级。优化农牧业空间布局,坚持宜粮则粮、宜牧  源金融、现代物流、工业设计、咨询服务为重点,大力  享经济发展,积极培育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服务新
 二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大生  则牧、宜林则林,建设种植业优势产业带(区)、畜牧业  发展现代能源服务业。把握国内外能源技术演进趋  业态,形成数字消费“新蓝海”,探索建设服务型数字

 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  养殖区(基地)、林业经济优势区,构建优势区域布局  势,建设现代能源创新体系。以高效、绿色、低碳为主  经济示范区。
 整体推进草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加大河湖、湿地生  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发挥农  攻方向,大力倡导开放性、包容性创新,建设内外联动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党校)

 态保护和修复;突出“一湖两海”生态综合治理,加快  村牧区天蓝、水净、土壤清洁的优势,推动形成农牧业  的创新平台,推动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                   责任编辑:王丹
 14                                                                                                         15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