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实践理论版12期.indd
P. 58
文化彩虹 / 文化长廊 工作广角 / 专刊专版
蒙古族剪纸:方寸之间蕴百般变化
杨 慧
蒙古族剪纸是北方游牧 各种结构,充满生命的活
民族以影像作为形象的标记, 力。如在剪纸中点可以表
在各种材料上进行镂刻透空 示头饰中的珍珠、动物的
的一种艺术手法。我国许多 腿、树的叶;锯齿纹可以代
民族都有剪纸这项民间艺术, 表鸟兽的毛以及衣服的皱
而蒙古族的剪纸艺术应用更 褶等。剪纸布局也采用了
为广泛,其历史可以追寻到北 透明透视的方法,即大小套
魏时期,在代代相传的千古遗 叠,如大动物身上套刻小动
风中,逐渐成为了一种贴近生 物,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活、根植于大众的民间艺术。 这种装饰风格在北方原始
蒙古族传统的游牧生活,从信 岩画中也可以看到。
仰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 在广阔的蒙古族农区,
到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民间 剪纸的传统风味依然存在, 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剪纸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空间象征和族群生命 而且形成了丰富多彩、争奇斗艳的局面,但不同的地区 ——深度挖掘鄂托克前旗红色资源的思考实践
记忆的功能。 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赤峰地区喜欢剪刻挂笺,年节时装
布仁其木格
蒙古族剪皮艺术最常被用来装饰马鞍及鞍垫,多用 饰在门楣或家中,多用红、黄、绿、蓝等不同颜色的纸,刻
皮剪成鸟、盘长、回纹、交叉图案等纹样贴绣缝缀于马鞍 出满布的图案纹样,有时结合汉语吉祥文字作巧妙连
上,既醒目大方又富有装饰感。剪皮贴花还多用于民间 接,这显然是受东北地区剪纸的影响。靠近河北的锡林 内蒙古是全国成立最早的“模范自治区”,每一处红 牧场”,国际交通员杨宝山受命建立秘密交通站等,这些
流行的盛乳革囊等生活用品上,或摔跤服等服饰上。在 郭勒盟正蓝旗,靠近陕西的乌兰察布市,与陕西相邻的 色遗迹、每一个革命故事都蕴含着“民族团结一家亲”“革 遍洒先驱热血的革命遗址像一座座丰碑矗立在鄂前旗
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间刺绣中,有靴花、枕花、鞋花、肚兜 鄂尔多斯市,与甘肃宁夏交界的阿拉善盟等都受到相邻 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这些宝贵的红色基因,不 大地。乌兰夫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开展民族理论研究和
仅是历史的积淀,也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如何深度挖掘 民族统战工作,为党的民族政策的形成实施完善和自治
花、荷包花等不同类型的剪纸图案,还有毡绣和服饰贴 地区兄弟民族剪纸艺术的影响,与北方窗花的“面与线,
释放,让这些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是 区的成立做出重要贡献。这些闪耀着理想信念之光的崇
花,都是先剪后绣、剪绣结合的。在年节时,人们用红绿 或线与面结合,粗犷刚健,深沉朴实,装饰性强,且又生动
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实践课题,更是重大政治责任。鄂 高精神,已经深深镌刻在千里草原,成为推动鄂托克前
黄等不同颜色的纸张,剪刻出图案纹样、人物、动物、吉祥 耐看”的风格融为一体。由于蒙古族居住的地域辽阔,
托克前旗从 2013 年起就立足自身独特的红色资源进行 旗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富矿。
字,增添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 多民族混居,在相互交往中各民族的民间工艺相互融 探索实践,以求探索出一条在全区具有普遍示范效应、 独特的实践价值,是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蒙古族剪纸风格单纯质朴,富有草原的淳朴情趣, 合、取长补短,形成了具有不同地方风格的民间剪纸,而 特色引领作用的红色资源转化发展新路子,为推动内蒙 的“源头活水”。鄂托克前旗是延安民族学院的最终落
多以盘长、卷草、花鸟、卷云、石榴、西瓜、葫芦等作为图 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更新变换、层出不穷。 古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脚点,在城川办学 4 年多,被誉为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
案,有些花边和角隅纹样采用规则对称或重复的二方连 蒙古族剪纸艺术是蒙古族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 背景动因 摇篮和民族政策的试验田,既继承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续图案。在草原牧区的剪皮与剪纸中,多采用造型奇异 组成部分,是蒙古族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挖掘传承 深厚的历史渊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富 又开创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奋斗精神,实现了党的民
矿”。鄂托克前旗是党在内蒙古开辟的最早的解放区之 族自治主张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为党处理民族问题找
的形象,具有粗犷、热烈、奔放、丰满和简洁的特色,多数 并发扬光大蒙古族剪纸艺术,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一,红军在长征时期创立三段地革命根据地,国际共产 到了正确的途径与形式,也为以后逐步推行民族区域自
作品以半侧身的形象出现,以程式化的方式表现物象的 责任编辑:张 晶
主义战士阳早、寒春为党中央创办第一个种畜场“三边 治制度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宝贵经验。这些独特而珍贵的
56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 年第 12 期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