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党教版11期 最终印刷版 PDF
P. 22
坚定历史自信 创造历史伟业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1·11
场灾难。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 关系。党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 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 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鼓励和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
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 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 党深刻认识到,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
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 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 建设新局面,必须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邓小平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党坚持党的
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 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 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
大飞跃。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 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 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积极稳妥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 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党领导和支持开展真 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 制定新宪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中国特色
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尊重和保障人权,巩固和发展最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 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社
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 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 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 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 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 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繁荣。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改
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 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 善人民生活,取消农业税,不断推进学有所教、劳有所
三、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十七大,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我国发展新 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稳
建设 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要求出发,一以贯之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定。党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
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 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并召开多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 标,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 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部署改革发展稳定重大工作。我国改革从农村实行 局部战争上,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走中国特色精
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 二十一世纪。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突破,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 兵之路。
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 制改革并全面铺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党毫不动摇坚持四项
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 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 向,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 基本原则,坚决排除各种干扰,从容应对关系我国改
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 性作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坚 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系列风险考验。二十世纪八十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 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决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进行政治、文化、社会等各 代末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由于国际上反
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深刻认识到,只有实行改革开 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 领域体制改革,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形成和 共反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的支持和煽动,国际大气候
放才是唯一出路,否则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 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强调 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 和国内小气候导致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我国发生严重
事业就会被葬送。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召开十一届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 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 政治风波。党和政府依靠人民,旗帜鲜明反对动乱,捍
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 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区、开发开放浦东、推动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 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党领
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 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引进来”到 导人民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等经济
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 色社会主义。 “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 风险,成功举办二〇〇八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战胜
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作出彻底否定“文化大 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 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 长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严重洪涝、汶川特大地震等
革命”的重大决策。四十多年来,党始终不渝坚持这 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 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 自然灾害,战胜非典疫情,彰显了党抵御风险和驾驭
次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 错误方针,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 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复杂局面的能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 思想的科学体系。党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 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党领导人民进行 党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历史重任,为此进行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一系 不懈努力。邓小平同志创造性提出“一个国家,两种
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 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提出小康 列重大成就。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 制度”科学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 社会目标。党在各方面工作中恢复并制定一系列正确 硬道理,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 新途径。经过艰巨工作和斗争,我国政府相继对香港、
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 政策,调整国民经济。党领导全面开展思想、政治、组 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 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香港、
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 织等领域拨乱反正,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和调整社会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 澳门回归祖国后,中央政府严格按照宪法和特别行政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