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9年7期
P. 58

SJDDJYB 党刊交流



             理想在村庄绽放                                           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 万多元。

                                                                              大路旁的果园村
                       ——来自四川蒲江的报道                                 来到蒲江县西来镇,驱车驶上寿高路,两旁是大片

             文|吕亚娟                                             的果园果树,中间点缀着一排排红白相间的别墅洋房。
                                                               这就是西来镇两河村。2018 年,两河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 36600 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 150 万元。
                                                                   两河村也是曾经的贫困村,它的逆袭发展,关键是
                                                               走对了产业兴旺的路子。说起来,村支书姚庆英功不可
                                                               没。多年前,两河村主要种植水稻。通过考察,姚庆英
                                                               发现这里的土壤、地形、气候更加适合发展经济价值较
                                                               高的杂柑。见村里没有人敢于带头尝试,她便带头种了
                                                               30 亩,并号召党员干部们一起干。当年的改良一举成
                                                               功。收到成效后,她更是挨家挨户宣传。短短几年,两
                                                               河村柑橘产量和经济效益双双翻倍,村民们开始尝到了
                                                               致富的甜头。到 2017 年,两河村优质柑橘、猕猴桃、草

                                                 西来镇两河村        莓基地发展到 4800 多亩。种植上有了规模,姚庆英又
                                                               带领大家抱团闯市场。在党支部牵头下,村里成立了九
                “巴蜀风光不胜游”。跟随全国党刊全媒体增强“四                        仙果品合作社,统一了种植品种、管理技术、农资采购、
             力”教育实践采访团的脚步,走进了风景如画的成都,走                         市场销售、品牌打造。同时,建成集配中心,发展电子商
             进了充满诗意生活的新农村,所到之处,看到的是业兴、                         务,产品远销北京、天津、新疆等地。之后,村里成立了
             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乡村,呈现的是理想的村庄模样。                        两河农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起乡村观光休闲体验
                                                               产业,产业基础更加巩固,大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
                            古窑边的文创村
                                                                             共建共治的和谐村
                 距离成都市区 90 公里的蒲江县明月村,在十多年
             前还是一个落后的市级贫困村,现在却是声名鹊起的田                             “安居乐业在插旗,振兴乡村出新意,环境秀美靠大
             园文创村,百余名“新村民”的加入让这个小村焕发了                          家,社区治理不相离……”2018 年的一天,插旗山村“两
             生机。                                               委”给所有村民群发了这样一条微信,原来,这是《村规
                 明月村有着茶山、竹海、松林,还有 4 口年代久远的                     民约》的草案,征求大家的修改意见。
             古陶窑。2012 年,一位民间陶艺师向蒲江县提交了一份                          “一根稻草抛不过墙,一根木头竖不起梁。”寿安镇
             邛窑修复报告,蒲江县高度重视,顺势启动了以明月村古                         插旗山村就是这样,村里大事小情都要征求村民的意见。
             陶窑为核心的“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明月村也随之                          村民也早就习以为常,大家都说,“插旗山村是大家的,治
             明确了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按照“景观化、可进                          理当然靠大家来。”走进插旗山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绿
             入、可参与”的原则,村里先后实施了院落改造和林盘整                         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水墨画卷。近年来,村党总支统筹推
             治项目,建设了绿道、旅游厕所等设施,同时完整保留了                         进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型社区治理,基础设施、人居环境、
             川西林盘的原生态风貌。六千亩雷竹碧波荡漾,两千亩                          特色产业、社区服务、生态环境等进一步提升。同时,插
             茶田层峦叠嶂,到处的青瓦土墙古色古香,焕然一新的明                         旗山村坚持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组织力、以邻里亲情提
             月村,成为艺术创作和修身养性的绝佳所在。现在的明                          升居民粘合力,引导全村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着
             月村,40 多个文创项目散落茶谷松林,100 多位陶艺、篆                     力打造“有温度、有活力、有亲情”的“三有”社区。组织
             刻、草木染艺术家和文化创客栖居田园创作创业,新老村                         开展“最美庭院”、“最美阳台”、“最美家庭”等系列评选
             民共创共享,一个以文创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初具雏                          活动,群众对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均达到 100%。■
             形。2018 年,明月村文创及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 1 亿元,                                                 (责任编辑 / 高旭天)
             56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