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8年10期
P. 30
理论建设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防沙治沙 库布其的绿色启示
闫德仁
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 多处召庙。说明当时人口增加,垦荒普遍、近代气候异常
沙漠,经过几十年、几代人艰苦不懈的努力,实现了由 变化和人们过渡不合理利用,进一步加快了土地沙化扩
“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世界上唯 展。库布其沙漠水分条件相对优越,北邻黄河阶地,天然
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其治沙模式成功践行了习近 降雨和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这样的自然环境特征使库
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联 布其沙漠具备治理的自然条件。
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为 其次,大批科技人员在库布其沙漠从事几十年的治
世界防治荒漠化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理研究,并总结出很多成熟的治沙技术,从最初的单纯
今天,库布其治沙已成为中国的一张“绿色名片”, 治沙逐渐实现了以沙漠资源观为引领的产业治沙、用沙
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的转变,由沙害变沙利,让沙漠造福人类。例如,上世纪
库布其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达拉特 70 年代,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的老一代科技人员通过
旗和杭锦旗,地处黄河内蒙古段“几”字弯南岸。东西长 对库布其沙漠风沙运动规律的研究,摸索出“流沙固定、
360 余公里,总面积 1.86 万平方公里,严重影响着周边 乔灌并举、封沙育草”综合治理流沙技术,并提出锁边林
地区的生态环境、黄河泥沙含量的变化以及沙区人民的 带技术模式、生物沙障、扦插造林、前挡后拉治沙技术、高
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科学治理,才能摆脱生态灾 干造林技术以及乔灌草配置模式、固沙林水分平衡研究
难、摆脱贫困。把防沙治沙与改善民生相结合,调动和激 成果等,即使在今天仍然发挥重要作用。几十年来,科技
发沙区群众参与沙漠治理的积极性,实现生态与民生的 人员不断总结完善治沙技术模式,如沙柳沙障、沙丘分
双赢,探索沙漠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的中国特 区治理模式、公路沙害治理技术、道路分割治理模式、水
色防沙治沙之路。 冲沙柳造林、生物治沙与工程固沙相结合等,以及采用
库布其沙漠的成功治理是我国在沙化土地治理中 的“南围北堵中切割”的战术方略,因地制宜,分区施策,
采取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多方参与、企业引领产业治沙 形成东西 200 余公里,南北宽 3-5 公里乔灌草结合的锁
模式取得的突出成效。 边林带,阻止沙漠北侵黄河和向南扩展。这些成熟技术
从专业角度看,今天库布其沙漠治理取得的成效, 对库布其沙漠增绿起到科技支撑作用。
既有客观性,也有必然性。 再次,库布其沙漠是人为开发利用活动相对集中的
首先,沙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沙漠之一。沙漠北边的黄河阶地及其沙漠边缘是鄂尔多
并不是所有沙漠都能够得到或需要治理。而库布其沙 斯市的粮仓。同时,东西走向的库布其沙漠也是影响鄂
漠则是例外。这里曾是秦汉时期的“河南地”,朔方郡故 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障碍之一,只有科学治理才
城、周南仲故城均被漫漫黄沙掩埋于此。北魏时期,在杭 有出路。所以说库布其沙漠治理取得的成效又有其必然
锦旗北部已出现积沙,但能行车,沙漠还没有连片。郦道 性。
元《水经注》中有朔方郡北有流沙 7 处的记载,唐代,鄂 几十年来,在库布其沙漠治理中,不仅涌现出许多
尔多斯北部陆续出现被称作“普纳沙”和“库结沙”的沙 治沙典型人物,如种树“种”到联合国的王果香、恩格贝
丘地带。清代光绪末年,开放蒙荒、移民戍边,并修建了 的王明海、“治沙愚公”乌冬巴图等,而且长期在风沙一
28 实践·思想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