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年12期
P. 22
理论建设 思想理论版 2020·12
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民族观, 免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盲目追捧,消除文化殖民 大团结。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就要切实加 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了其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和文化奴性意识。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取 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观,是立足于统一的多民 长补短、包容互鉴,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彻 结,是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具有鲜明的历
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情基础上的民族观。 未来。在文化交往过程中,要注重吸收其他文化的 落实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各族 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
中国共产党认为,我国各民族之所以亲如一家,多 优点,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在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过 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
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 程中,各民族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和发 来,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 族、繁荣各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然成为现
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 展中华文化。 前推进。 今各族人民的最大共识,不论是促进民族团结,
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就是要增进各族干 还是推动事业发展,都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
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 根、民族和睦之魂,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 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认同。习近平总 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可大、根深叶茂。 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自古以来,居住在中华大 书记指出,“把 56 个民族、13 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 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我国 56 个民族都 地上的各族人民缔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各民 起的,就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我们要坚守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就要坚信
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 族在文化上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交相辉映、争奇斗 初心、勇担使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坚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 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共同性和一致性。 定理想信念,把稳思想之舵。增进各族干部群众对 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增 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的自我认同是必然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正确认识中
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是 现象,因此也就形成了民族观中“自我”和“他者” 主义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足以证明,马克思主 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国内外形势,
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 的差异性认知。应当明确认识到,中华文化认同与 义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本民族文化认同是并行不悖的关系,要尊重民族文 其真理性和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新时代,各族干 守正创新、接续奋斗,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 化差异,但不能强化这种差异。各民族在相互交往 部群众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理论成 色社会主义,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
系是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交流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 果,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确保中华民族 崭新篇章。
是大家庭中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都要增强对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条件。 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破浪前行。 “五个认同”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铸牢
中华民族的认同,夯实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思想 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民族团
基础。 四、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切 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结、社会和谐及国家安全的根本遵循。面对当前
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独立自主实 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
三、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持 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带领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 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必须毫不动摇、长期 全国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的尊重和肯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 坚持。 义思想为指导,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
产党的领导。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共同体意识,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推进我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 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民族大团结的根 五、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
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正确的文化观,就没 本保证。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同——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 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
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我们的民族团结在政治上就有充分的保障,任何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斗!
兴。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坚持对中华优 人任何政治势力都无法破坏我们民族团结的大好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城川民族
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尊重 局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凝聚各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决定国家前途和民族 干部学院)
和肯定,避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忘被抛弃,避 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 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 责任编辑:高旭天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