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党教版01期改版PDF
P. 12
SJDDJYB 深度解读
判断新表述,必须找准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 式发生了变化,但不足以说明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
因素,这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综合分析,当前和 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我国仍
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是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这个问 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题造成或派生的。
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
衡,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够平衡,存在 相关链接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
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 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与民族复兴新境界
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
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 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如何谋?策略、路径、办
面。从社会生产力来看,我国既有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
法很多,关键是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这是我们党
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
90 多年来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新时代
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匀。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
这说明,进一步推动我国发展,既要从全局上解决生产力
复兴正进入新境界。
布局不平衡问题,也要解决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生产力发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社会风雨如晦、内忧
展不充分问题。
外患、民不聊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毛泽东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是国家
同志 1939 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曾作
发展水平的主要体现,但不是全部。只有在推动经济发展
过精辟分析:“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
的同时全面推动国家各方面发展,实现平衡发展、充分发
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
展,才能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矛盾。”
要。从城乡区域发展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
在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我
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在东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发生新变化。当时的中国
部地区和一些大城市,发展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
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
有些方面甚至超过它们,但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
民族谋复兴,迫切需要经济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党
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从收入分配来
的八大对此作了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
看,虽然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上处在中等偏上行列,
党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
绝大部分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
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大,而且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脱贫,城市还有很多困难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弱势群体。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
代,新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
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
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
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要的主要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主要根源。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
发展是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但当发展 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解决相应的社会主要矛盾,
到了一定阶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
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不断开辟民
方面时,我们就必须下功夫去解决它。
族复兴新境界的主要标志。社会主要矛盾的每一
综上所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
次变化,都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求索、奋斗、奉
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献与牺牲。新时代提出了新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团结奋斗、苦干实干,带
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
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
(责任编辑 / 吕亚娟)
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社会主要矛
盾的变化,只是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矛盾运动的内涵和形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