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20年11期
P. 21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0·112020·11
实践·党的教育版
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 的科研创新高地。 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
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 10.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
心。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 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
息高端交流平台。 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 造。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
8.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 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 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促进
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 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 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
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 “揭榜挂帅”等制度。完善科技评 业链布局,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
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 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加快 展。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
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 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 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
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 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
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 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大研发投 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
优惠。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 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 元化。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
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 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 境,强化要素支撑。加强国际产业
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 支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 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
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 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弘 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
小企业融通创新。 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 供应链。
9.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贯彻 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12.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 健全科技伦理体系。促进科技开 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
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 放合作,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 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
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 研究基金。 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
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 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
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 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
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健 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 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
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 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
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深化院 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 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
士制度改革。健全创新激励和保 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 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
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 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 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
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 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 竞争力。 13.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
分享机制。加强创新型、应用型、 11.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
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 水平。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
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自 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
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发 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 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
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 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 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
究人才培养。实行更加开放的人 产业链优化升级。锻造产业链供应 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
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 链长板,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 字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