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实践10期 印刷版 PDF
P. 52
实践有约
民对她说:膜下滴灌好是好,但残留地膜是件麻烦事。”
“
这句话深深刺激了正推广这项技术的梅园雪。当她看
到大地里扎破的塑料瓶喷出的水滴,一个“浅埋滴灌”
的灵感突现。有了想法,说干就干。2012 年春耕时,在
一片 70 亩的试验田里,她在地表下六七厘米处埋设滴
灌带。“每次浇水都很紧张,就担心滴灌带出问题。”好
在提心吊胆一个夏天后,浅埋滴灌运转顺畅,试验大获
成功。同时,梅园雪和同事们还对覆膜播种机进行了
50 多次改造,打造出全新的“浅埋滴灌精量播种机”,
梅园雪察看作物长势 司源/摄 可同时完成播种、铺管,作业效率大大提高。浅埋滴灌
技术得到广泛推广,目前,通辽市已建成 590 万亩以浅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埋滴灌为主要技术的高标准农田,累计增产达 10 亿斤,
梅园雪经常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 每年节水逾 6 亿立方米,取得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
地记着全旗各地土壤、种肥、病虫害的情况。用她的话 效益。
说,这就是她工作的“导航仪”。本子越写越厚,“导航” 如今,梅园雪仍然在黑土地上奔波,她眼下最关
精度也随之提升,她萌生了制作全旗土壤信息库的想 注的是盐碱地改造。“在项目支持下,2 万亩盐碱地改
法。2009 年,她亲自主持筹建“科左中旗土壤施肥查 造成效显著,玉米亩产由不足千斤增加到一千六七百
询指导系统”。现在,全旗各地的农民群众只要登录系 斤。”梅园雪介绍,通过 3 年的实验试繁,她与团队总结
统,便可查询自家耕地的相关信息,并借助系统的指导 出一套成型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改良技术,为科
科学施肥用种,实现节本增效。 左中旗乃至西辽河流域盐碱地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当年,我这个老庄稼把式被小虫子打败了……” 科左中旗尚有近 200 万亩盐碱化耕地,她的奋斗目标
巨宝山村农民王守山回忆,要不是梅主任及时指导大 是尽快大面积推广项目区的技术成果,让所有的盐碱
家科学防虫,他家就一点收成也没有了。2012 年 8 月, 地都成为高产田。
科左中旗 400 万亩玉米暴发了玉米三代黏虫虫灾,梅 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创先
园雪第一时间抵达受灾现场,驻守田间地头指导防虫。 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初期,有村民抱着怀疑的态度消极抵制,导致部分地块 扎根农业 33 年,梅园雪论文写在大地。主持参与 30
虫害泛滥成灾。科左中旗是粮食生产大旗,病虫害发 多项农技试验推广项目,为农民解决了一个个棘手问
生率每降低 1 个百分点,就可从虫口抢回上千万斤粮 题,她说:“许多农业技术是基础技术,原理并不复杂,
食。梅园雪耐心劝导、逐户讲解,科学带领全旗打赢了 关键是怎么能想到老百姓需要的。”一身泥土味,一手
“虫口保粮”攻坚战,而她自己经过 20 多天奔波,瘦了 真功夫,一腔女儿情,一股英雄气。梅园雪始终坚持在
10 多斤。随后,她为旗里建立健全虫害测报员队伍,完 一线工作:“我是个农技人,我更愿意在大地上耕耘。”
“
善虫害测报网络,保证虫害测报工作数据准确、传递及 梅园雪说:当选二十大代表,我感到无比自豪,同
时,并确保第一时间深入病虫害较重地块进行诊治,有 时深感责任重大。我一定不辱使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
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参会,全力以赴完成大会各项任务,也将继续全心全意
2010 年,梅园雪下乡推广膜下滴灌技术,一位农 为三农服务,让科左中旗粮食生产有新的突破。”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