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实践10期 印刷版 PDF
P. 25
2022年第10期/总第1450期
实践/每月1日出版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根系 承,做好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发达、多源汇流、多元交融、开放包容等特点。 展,推陈出新、守正创新,融入生活、融入实践,
上下五千年,悠悠华夏史。在古老的中华大地 这样才能激发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
上,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 和创造力,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 , 共同培育了 内蒙古文史馆副馆长陈
伟大精神。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 智在观看“中华颂”后谈了自
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 己的观点:‘中华颂’是一个
“
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 高水准、有分量的系列展览。
的历史。“中华颂”在“灿烂文明”部分中,通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
过展示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长江 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中
流域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 华文明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
文化遗址,展示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文明发展 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
状况和代表人物等内容,让人们全面了解中华 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展览按照‘两个打造’要
文明的渊源、脉络、成就、影响,加深对中华文 求,全面展示了在五千多年历史中中华民族创
明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永葆活力的理解和认 造的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和辉煌
识,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注 成就,有力证明了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极富创
入了精神力量。 造力的民族,而且是世界文明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 量,对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主义研究院意识形态与社会 文化自信有着积极作用。”
思潮研究室主任刘须宽说: 内蒙古大学 2022 级马克思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不忘本 主义理论博士研究生李娅君谈
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 了在网上观看展览后的感受:‘中
“
更好创新。中华民族拥有一百万 华颂——我们心中的模样’我是在
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 网上观看的,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甚至
明史,这是我们得以生生不息的最重要的精神 反复看了好几遍。通过观看这个展览,我对这
滋养。‘中华颂’就是要摸准中华文明发展的 样的重大主题展有了全新的认识。网上展览
脉络、历史进路,将中华文明纵向上的源远流 的设计更灵动、更新颖、更便捷,特别适合年轻
长与横向上的民族融通融合编织为立体镜像, 人观看,能够让人在参与互动、进行沉浸式体
既在时间轴线上往回溯源,也在空间维度上呈 验中更加立体生动地了解辉煌灿烂的中华优
现民族大团结的经纬图景,不断强化中华民族 秀文化,用这种方式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的历史信度、中华文明的宽度厚度、中华民族 意识教育更容易被我们这些青年学子所接受。
一家亲的热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 我自己看完‘中华颂——我们心中的模样’后,
供科学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还把展览的相关链接发给了同学和朋友,推荐
义思想是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给他们观看。”
我们必须以培‘根’铸‘魂’的历史使命,结合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因传
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与时俱进地传承弘扬优 承而延续。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融合力、延续
秀传统文化,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 力和凝聚力,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着重大影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