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实践06期 印刷版 pdf
P. 81
2022年第6期/总第1446期
实践/每月1日出版
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 科学,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 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
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地 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 题。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
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题。 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中
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之 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理论创新的过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考察时,
一,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 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 向全国高校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
大军”中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德 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 工作者表达关怀与勉励,同时也提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的生命力,就在于发现并回答了属 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许。习近平
者和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重任,在 于自己时代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 总书记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
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理论研究、文化 国化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也都 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
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源于不断回应中国各阶段发展面临 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
用。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 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 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
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 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当代 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
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 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 师’的统一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 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 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
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 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 德行正。
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 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 作为高校教师和哲学社会科
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 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 学工作者,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立
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 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和人
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 民事业服务,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
作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
者,我们要全面推动高校哲学社会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 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科学高质量发展,发挥好高校作为 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践,深入研 在教学过程中,牢记“为党育人、为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 究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将“立德树
主力军的重要作用,坚持党的全面 和实践所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我 人”的要求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方
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 们要把个人学术视野与服务国家 位、全过程,做好精通专业知识的
动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战略需求相结合,把个人学术兴 “经师”,成为涵养德行的“人师”,
值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趣与回应社会关切相结合,把个 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
识。要基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 人学术方向与民族复兴相结合, 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让每一
实践,在“创新”和“转化”上出成果, 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作出应 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
成为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中国理论 有的贡献。 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以培养造就
的论述者、中国思想的阐述者。 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
要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 导向,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立志民
要立足实际,扎根中国大地 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 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
做学问 者 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最好成
绩。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