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1期
P. 57

哲思漫笔 / 文化彩虹














                                莫因政绩而过度催生“痕迹”


                                                           潘苏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                         口碑好坏,却把主要的目光停留在文字材料的完整、丰
             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改进督查                          富上,甚至以痕迹来评判工作得失,显然已经是本末倒
             检查考核办法,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评判工作好坏。                           置,既苦了基层,又不能达到有效监督的效果。
             这为我们科学进行痕迹管理、不搞痕迹主义提供了依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认识形式主义、
             循。                                                官僚主义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摸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所谓痕迹管理,是在各种管理工作过程中不留间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不同表现。纠正
             隙或空白、死角的缜密的工作记录,包括交接班记录                          “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正确认识“痕

             等。实行痕迹管理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复原已经                           迹管理”的内涵,深入剖析“痕迹主义”产生的原因,是
             发生了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供日后查证,作为评判工作                          对各地提升基层工作效率、完善基层工作方法的考验。
             好坏、实施奖惩的依据。                                       规避“留痕”的形式主义,必须彻底转变领导机关的工
                “痕迹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党政机关绩效考核                          作作风,改变考核基层干部的“痕迹管理”办法,对痕
             手段 , 每个单位、每位干部平时都做了哪些工作,又是                        迹化管理进行“瘦身”,不断优化检查方式、改变考核
             如何开展工作,都可以通过具体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展                           方式,做到工作有安排、过程有管控、阶段成果有评价、
             现出来。应该说,“痕迹管理”弥补了过去党政机关绩                          效益有反馈,形成良性管理闭环,科学衡量基层干部政

             效考核相对虚化的不足,使考核内容更加具体,有章可                          绩和作为,避免为痕迹而痕迹、为考核而考核,摒弃摆
             循,便于操作。不过,在凸显优点的同时,近年来一些                          谱抓痕、单纯看痕、造假留痕的“痕迹主义”,刹住过度
             地方在具体操作中却过于注重“痕迹”,甚至要求事事                          的“痕迹管理”歪风,杜绝“痕迹主义”在基层蔓延,切
             留痕、处处留痕,让“痕迹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为                          实为基层干部减负减压,确保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用
            “痕迹主义”,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                                  在“为民务实”上。
                 莫因政绩而过度催生“痕迹”。雁过留声,抓铁留                            绝不能把“痕迹”当“政绩”。在党政工作责任落
             痕。“痕迹管理”的本意,就是干事有依循,程序可溯                          实的全过程中,既要注重“过去”更要注重“未来”,既要
             源,方便回头看。但是,如果一味地在“痕迹”上绣花,                         注重“痕迹”更要注重“结果”,既要注重“显绩”更要注
             不计成本、不问代价,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削足适履、本                          重“潜绩”,正所谓“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

             末倒置。工作留痕毕竟只是一种手段,过多过滥、过度                          政之道,更是如此,唯有夯实责任落实,让“痕迹”留在
             依赖,就背离了留痕的初衷,甚至沦为一种形式主义,                          群众的心中,这样才能不违背“痕迹管理”的初衷。
             滋生欺上瞒下的工作作风。试想,检查脱贫攻坚的效                                           (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审计局 )
             果,不去看群众增收了多少、生活条件是否改善、群众                                                       责任编辑:祁  敏




                                                                                                   2019 年第 1 期  55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