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实践》党的教育版2019年4期
P. 24

SJDDJYB 特别策划



             共文化服务网络格局,各类公共                   计,在乌海市 55 万人口中,常年
             文化场馆年均接待市民共 60 余                 研习书法的就有 10 万多人,能                          资源型城市的生命究竟能延
             万人次。                             拿出作品参加各级书法展的有                         续多久?这道难题考验着世界,
                 通过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                3000 多人,每年由内蒙古自治                      更考验着快速发展的中国。
             建设,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壮大各                  区选送参加全国书展、书赛的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
             类群众文化队伍,乌海市真正做到                  品中,来自乌海市的作品能占到                        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了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                 40% 以上,就人均而言,这些数字                     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
             让百姓有了更多文化获得感、幸福                  在全区乃至全国独树一帜。目前,                       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
             感。                               全市已建成标准化书法基地 54                       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
                                              个、书法活动室 80 个,覆盖了全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
                        翰墨飘香                  市 80% 以上的社区、90% 的学校、                  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现代
                      构筑精神家园                  50% 的规模以上企业和 90% 的                    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
                                              军警营。                                  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
                 要问今日乌海最亮丽的城市                     从 1994 年在全国率先提出                   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
             名片是什么,答案不是煤矿,不是                  创 建“书 法 城”,到 2008 年 被 中               效率”。
             黄河,也不是沙漠,而是“中国书                  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全国第一座                            我国共有 118 座资源型城
             法城”。谁能想到,一座只有几十                 “中国书法城”,再到近 10 年书法                     市。改革开放尤其是二十一世纪
             年历史的城市,竟然与书法艺术结                  人口的井喷式增长,乌海市始终从                       以来,一些资源型城市通过大力
             下了不解之缘。                          软硬件两方面推动书法城建设。                        培养接续产业、提升改造资源型
                 早年,煤矿工人条件艰苦,文                硬件方面,全市现有不同规模的书                       产业,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

             娱活动匮乏,有的人为了打发枯燥                  法培训班 100 余家,经营书画及                     态等全方位转型,成功摆脱对资
             单调的日子,便就地取材,以大地                  笔墨纸砚的书苑、画廊、装裱店铺                       源的严重依赖,重新获得城市发
             为纸,以煤为墨,写起了毛笔字。                  200 余家,通过服务培育、展会带                     展的可持续动力。
             书法艺术就这样在乌海悄然扎下                   动,初步形成个人书画工作室、装                           因资源而兴的城市,也有可
             了根,融入人们的工作生活,成为                  裱、展览、拍卖、宣传为一体的书画                      能因资源枯竭而亡。专家们形
             一代代乌海人的精神寄托。                     市场。全市书法产业年营收已过                        象地将人类历史上资源型城市
                 老石旦煤矿工人出身的书法                 亿元。先后建起书法公园、书法广                       的命运总结为“春蚕型”和“蝌
             家王厚孝,11 岁时就在父亲的支                 场以及国内面积最大的以书法文                        蚪型”。“春蚕型”城市就像春蚕
             持下师从王文斌等当地书法家,                   化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当代中                        作茧,结果就是丝尽而亡。例如
             作品曾获全国第三届书法“兰亭                   国书法艺术馆,成为乌海市新的文                       现在美国西部的许多“鬼城”,就
             奖”艺术类提名奖、全国第九届书                  化地标性建筑。2015 年,由乌海                     是资源枯竭之后被遗弃的矿区
             法篆刻展提名奖,4 次入选全国展                 市和实践杂志社合办的书法专业                        城市。“蝌蚪型”城市则像蝌蚪
             览。目前,乌海市拥有中书协会                   刊物《大众书法》应运而生,面向                       变青蛙,能够不断变形、成长,即
             员 35 人,自治区书协会员 145 人,            全国发行。                                 使资源枯竭,城市也会可持续发
             200 余人次获得兰亭奖等全国性                    “星火已成燎原势,书城处处翰                     展。
             奖项。                              墨香。”乌海这座年轻的城市,因书                          做“春蚕”还是“蝌蚪”,是资
                 乌海市书法氛围的浓厚,不                 法而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座                       源型城市的命运抉择。毫无疑问,
             仅体现在书法名家辈出,更体现                   全国性的书法艺术展示、鉴赏、教育、                     乌海市的选择是后者。作为典型
             在全民对练习书法的热衷。据统                   培训、交易中心,正呼之欲出。■
             22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