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生华生于萨拉齐县鄂尔格逊村(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郊区)农民家庭,幼年在萨县第一高级小学就读,因家境贫困辍学,后随父迁居固阳县务农。1938年八路军李井泉支队挺进大青山开辟抗日根据地,段生华秘密投身革命,在固阳县大榆树滩组建战地动员委员会并担任三区动员委员会主任。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调任萨县四区担任区长,领导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
在固阳县大榆树滩担任区动员委员会主任期间,段生华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为八路军筹粮筹款、征集衣物,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党的领导下,他组织发展抗日游击队,壮大抗日力量,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段生华对敌斗争机智灵活。一次,国民党自卫军一个连以讨饭为名突袭驻地,占据了区动委会。面对强敌,段生华急中生智采取了唬兵之计,指挥刚刚组建起来的游击小队在山头首尾相接布阵,故意虚张声势,制造大军压境假象,迫使敌军仓皇撤退。此战成为当地传奇。
1940年春,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王弼臣、刘启焕的发动和支持下,段生华和王经雨、杨思华共同努力,组建了萨拉齐县抗日游击队,游击队以美岱召村为基地,从锄奸小组发展为正规武装,活动范围扩展至民生渠一带。段生华经常乔装打扮深入敌区,打探敌军行动动向,搜集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一次,根据所得情报,段生华率游击队在新营子谷地设下埋伏,当伪警巡逻队进入伏击圈后,他们英勇歼敌,击毙伪警官1名,击毙伪警士兵多名,缴获步枪10余支、子弹500余发。
1940年夏,国民党自卫军五路郭长青部经常到新营子一带抢劫粮食,并扬言,打下的粮食若不给他们,就将放火烧尽。段生华带领游击队到新营子村,一方面帮助护粮,另一方面宣传发动群众,组织抗日。他的到来,震慑了郭长青部的抢劫行动,使百姓免遭劫难。
在艰苦的斗争中,面对缺吃少穿的恶劣环境,段生华与战士同甘共苦,历尽艰辛。他常鼓励大家“为了抗日,填饱肚子就行”。
1940年夏末,段生华等3人从敌占区苏波盖返回大青山途中,在美岱召村遭汉奸特务伏击。当他走出村民家门时,被埋伏于召庙东北角小楼的敌人枪击,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段生华的抗日事迹至今在土默川一带传颂,其领导的萨县游击队作为土默川抗日核心力量,为绥西抗战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