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套灌区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传承发展黄河文化的亮丽名片。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倾力打造黄河“几字弯”河套文化传承区,让黄河文化熠熠生辉、赓续不绝。
一、守护力筑基:构建黄河文化“新动能”
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千方百计守护好黄河文化遗产资源。
强化文物保护管理。统筹做好河套灌区文物古迹、水利遗产等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扎实做好第四次文物普查,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摸清文化资源家底,建立河套文物档案库,做到查清查尽、应保尽保。加强重点遗址保护,制定《阴山岩画保护条例》《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实施阴山岩画群数字化保护、长城安防工程、鸡鹿塞障城保护、河套粮库旧址群保护等文保项目11个。落实文物安全保护责任,加强文物前置审查,建立三级联审机制,把好文物安全“源头关”。
提高非遗传承水平。完善黄河流域河套灌区非遗保护体系,健全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四级名录体系,探索“非遗+”融合发展模式,加强非遗工坊、非遗特色小镇、非遗特色街区建设,让古老非遗“潮”起来、“火”起来。蒙古族驼球项目与旅游融合发展入选自治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黄河湾步行街荣获全国非遗旅游街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自治区非遗特色街区,“鸿雁故乡”文化品牌获评“全国十佳非遗旅游体验基地”,乌拉特铜银器工坊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河套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推动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河套文化博物院升级改造,实施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创新展示黄河文化发展脉络。推进黄河文化园数智文旅和阴山岩画沉浸式体验等项目建设,提供智能交互的文化服务。围绕黄河、长城、阴山岩画等文化精髓,办好“总干渠总排干工程一线人物展”“长城两边是故乡”等主题展览,推出“渡·阴山”生态之旅、“北疆秘境”等文物研学线路。开发“阴山岩刻”“歌游内蒙古”等文创产品,“金石交”融创品牌获国家民委肯定性批示。
二、传播力赋能:打造黄河文化“新触角”
立足“中华民族根和魂”的高度,进一步释放黄河文化生产力,增强黄河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研究阐释中深化利用。加强黄河文化与北疆文化、河套文化关系研究,召开河套文化传承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成立河套文化研究智库、研究基地,搭建文化研究交流平台。出版《河套灌区水利简史》《千年基业 河套灌区》《千年基业——河套灌区灌溉工程历史研究》《黄河河套 渠润千秋——河套古渠探源》等专著,挖掘河套水文化的历史底蕴。提炼黄河文化区域特色,编撰《河套文化概论》《巴彦淖尔人文历史》,出版《阴山岩画解读·磴口卷》《文物里的巴彦淖尔》等考古研究论文集,持续提升研究阐释水平。
在精品创作中生动展现。聚焦河套灌区的历史文化、民族团结、生态治理等主题,组织召开全市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激励文艺工作者创作精品力作。电影《片警宝音》、纪实文学《大地的脉动——河套治水回望》、舞蹈《月上河套川》等14部作品荣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和“萨日纳”奖,图书《乌梁素海》《周末妈妈》入选“内蒙古好书”。纪录片《乌梁素海》被中宣部列为“中华之美”海外传播计划重点项目,广播剧《我的乌梁素海》《弥弥旅行记》上线播出。推出反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的二人台现代戏《好大一棵树》、歌舞剧《乌梁素海》。中国作协在新华林场设立新时代文学实践点,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学实践活动,内蒙古文学驿站在乌梁素海挂牌。
在宣传展示中多维触达。构建黄河文化传播联盟机制,成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媒体服务中心,组织“万里黄河第一闸”“行走黄河‘几字弯’书写绿色‘三北情’”全媒体采访活动,开展“攻坚黄河几字弯——五省区十六市”“共守一河水 同添一片绿”跨区域联合报道,全方位展示沿黄风物、时代新貌。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办好“北疆文化|河套文化”“弘扬北疆文化·赓续中华文脉”等栏目,推出“河套守护人”“非遗里的巴彦淖尔”“民俗里的巴彦淖尔”等融媒体产品,建成河套文化全媒体传播中心和“河套好物”直播基地。联合开展河套文化大型全媒体传播活动,系列作品荣获视听中国作品大赛二等奖。
三、创新力蓄势:铸就文旅融合“新高地”
用好黄河赋予的优越的人文自然条件,推进彰显黄河文化魅力的旅游带建设,让黄河文化更加可见可感可亲。
“渡·阴山”文旅品牌焕生机。以承载厚重黄河基因的“渡·阴山”自驾游文旅品牌为突破,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加强核心线路基础建设,推动“渡·阴山”景区化运营。串联起三盛公水利风景区、纳林湖、阴山岩画、黄河生态旅游文化园、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乌梁素海等100余个文物遗址和景区景点,形成3条“渡·阴山”自驾游主题线路。举办“渡·阴山”汽车越野拉力赛、“自驾大草原 旅居内蒙古”暨“渡·阴山 游北疆”系列活动,今年上半年,接待自驾游游客16万人次、车辆6.5万辆,新华社、央视等媒体高频聚焦,全网曝光量超3亿次。“渡·阴山”自驾游品牌入选全国十大自驾旅游线路,巴彦淖尔市上榜全国最受欢迎小众旅游目的地。
文旅产业提质聚活力。实施黄河沿岸文旅产品提质工程,启动乌梁素海生态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工作,升级打造黄河湾步行街、镜湖自驾车营地等“旅游四地”项目,推动“歌游内蒙古”品牌贯穿到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开展黄河文化对外交流合作,举办“民营企业进边疆·内蒙古行”北疆文化暨文旅产业推介活动。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实“歌游内蒙古 百企领航”工程,用足用好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培育壮大文旅产业龙头企业。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2家企业入选自治区成长性文化企业,5个项目入选自治区北疆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创新业态融合促发展。树立“文旅+百业”的理念,将黄河文化融入旅游,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做精特色民宿、特色乡宴、特色乡戏等,培育“五原黄柿子文化旅游季”、“歌游内蒙古”冬捕年猪嘉年华、“我在河套有麦田”等文旅IP。依托河套文化艺术节、“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陕坝味道音乐嘉年华”等活动,打造沉浸式交互式文旅消费场景。办好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大赛、第三届丝路集结赛、自治区全民健身运动会、莫尼山音乐那达慕等文体旅活动,让“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新热点。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