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也是内蒙古的重大政治责任。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内接八省、外接俄蒙,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有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36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沿边一线共有20个边境旗市区,做好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民族团结等工作,对边境繁荣、边民富裕、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落实党的全面领导。一是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牢牢把握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大安全”理念,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个坚持”,系统提升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素养。三是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总结成功经验与实践成果,为北疆安全筑牢制度基础。四是守住意识形态阵地。落实落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守土尽责的重要使命。
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入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协调政策,依托对口支援、产业转移合作等模式,推动要素跨区域流动与优化配置。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一方面,推动“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围绕产业开展订单式靶向对接,吸引民营企业到边疆投资兴业。自2023年国家民委与全国工商联发起该行动以来,内蒙古累计促成签约项目470项,参与企业家超2500人次,协议金额突破2300亿元,形成规模化产业投资矩阵。另一方面,以跨境旅游为突破口,推出跨境特色旅游路线和产品。深化打造“万里茶道”跨境旅游国际品牌;不断创新跨境旅游产品,深入探索“蒙医药+跨境旅游”等特色模式。三是夯实民生保障基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优化教育、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差别性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打造“蒙工职创”创业服务品牌,开展精准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牧民职业技能水平;完善落实差异化和精准化的边民补助政策,吸引更多人在边疆安居置业。
巩固发展民族团结。一方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一是加强“草原书屋”“基层讲堂”“石榴籽讲堂”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二是依托“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三是深入落实“三项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典型示范培育项目,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另一方面,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是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教师要深入挖掘生活化、形象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和案例并融入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以情景模拟、主题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挖掘文化资源,注重突出各民族共享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进边境“五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宣教长廊建设。三是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以“三千孤儿入内蒙”“草原英雄小姐妹”“最美牧场为航天”等特色资源为依托建设北疆文化教育基地;在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打造“北疆红色记忆”虚拟展厅,开展红色教育,使参观者在互动中感悟家国情怀;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平台,举办“北疆文化节”“那达慕大会”等特色群众性文体活动,增强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一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社会创新治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探索矛盾调解新模式,打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风险防控治理体系;全面推广“两代表一委员”12345热线疑难工单督办回访机制和以“奶茶议事会”“初心食堂”为代表的富有特色的基层民主协商形式;发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贴近群众的内蒙古做好边防政策法规宣讲的“三件宝”作用。二是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大民族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以“北疆万里法治路”打造多元普法阵地。三是强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积极培育自尊自信、包容友善、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通过数字化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打造专业志愿团队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服务向基层延伸,增强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构建合力治边格局。一是不断完善“党委把方向、政府总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为基础”的治边格局。二是健全边境联防体制机制,构建人防、物防和技防相融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立跨部门协作、联合处置机制,实现党政军警民联合守边固防。深化国防动员体系与地方应急管理体系的衔接,发挥民兵、护边员、信息员等群众力量的作用,形成“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的群防群治体系。三是全面推进数字边防、智慧边防建设,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实现对边境区域生态破坏等风险的感知与智能化预警,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打造全要素、全环节的立体化边境管控“数字堡垒”。
深化开放合作。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依托北疆区位优势,推动口岸经济与腹地经济联动,从“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从“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二是大力推进自贸区创建工程,加快数字口岸建设,推进AGV无人驾驶和5G通信系统无人驾驶跨境运输的应用,提高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三是以中欧班列国际物流通道为纽带,扩大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规模,积极探索“互市贸易+合作社”“互市贸易+落地加工”等模式。
历史经验一再表明,没有边疆的安全稳定,国家安全便无从谈起。只有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边疆治理的底线要求,全力推进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才能绘就一幅“边民富、边疆稳、边防固、国家安”的美好图景。
(作者:内蒙古师范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院长,内蒙古高校新型智库祖国北疆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